缩略图

指向高中生素养发展的“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黄晶晶

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26100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传统教学存在目标模糊、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聚焦 “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模式,以虚拟语气语法解构、读后续写能力分解、主题语境词汇建构、听力微技能训练为具体切入点,探索如何通过逆向设定素养目标、精准诊断学习障碍、分层设计教学路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的深度契合。研究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为高中英语精准化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关键词:逆向设计;精准教学;高中英语;素养发展;语用能力

一、引言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其一,教学目标设定偏向碎片化知识罗列,缺乏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整体性规划,导致学生 “学用脱节”;其二,教学实施依赖经验驱动,对学生个体的知识漏洞、思维盲区诊断不足,难以实现 “精准滴灌”。“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模式主张从素养目标出发,反向推导教学路径,通过精准分析学生的 “现有水平” 与 “目标水平” 差距,设计针对性教学策略。

二、“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的实践意义

(一)破解 “目标迷失” 困境,重构教学逻辑链条

传统教学常以教材章节为单位线性推进,导致语言知识碎片化、能力培养随意化。逆向设计强调 “目标先行”,要求教师首先明确 “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解决什么真实问题”,再围绕该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精准教学的核心是 “基于数据的决策”。通过课前诊断性测试、课中学习行为观察、课后作业错误分析等多维度数据收集,教师可精准定位学生在语言知识(如时态混淆)、语用能力(如逻辑衔接失误)、学习策略(如听力笔记低效)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避免凭经验 “一刀切” 教学。

三、“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的实施策略

(一)逆向解构语法规则,精准锚定语用转化障碍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核心困境在于学生 “能辨析规则却不会运用”。以虚拟语气教学为例,教师应跳出 “规则讲解 + 句型练习” 的传统模式,从 “语用场景” 逆向推导教学路径。首先明确虚拟语气的核心功能 —— 在书面表达中通过假设情境增强论证说服力(如议论文中的反证法),在阅读理解中通过隐含条件推断作者意图(如识别 “if only” 背后的遗憾情绪)。基于此,教师需精准诊断学生的语用障碍:一是真实条件句与虚拟条件句的混淆(如误用 “If I am you, I would do it”),二是时态呼应的逻辑断裂(如主句与从句时态错位),三是含蓄虚拟语气的识别盲区(如无法解读 “Without your help” 的虚拟含义)。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应聚焦 “情境化应用” 而非 “规则记忆”。教师可创设 “校园改进建议信”“历史事件假设分析” 等真实任务,要求学生用虚拟语气提出 “若调整作息时间,学习效率将如何提升”“若郑和下西洋提前百年,世界史会有何变化” 等论证。

(二)逆向分解写作要素,精准搭建思维建构支架

读后续写的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构建连贯且生动的故事情节,尤其是情感描写普遍存在 “形容词堆砌”“细节碎片化” 的问题。逆向设计要求教师从 “优秀习作的情感表达策略” 反推学生的能力缺口。通过分析高考满分作文发现,高分习作普遍运用 “五维情感建构法”:环境映射(如用 “drizzling rain” 烘托低落心情)、动作隐喻(如 “fingers tapping restlessly” 暗示焦虑)、感官细节(如 “the bitter taste of failure” 强化内心感受)、内心独白(如 “Why didn’t I prepare earlier?” 直接揭示情绪)、对比反差(如平静的语言与颤抖的双手形成情绪张力)。教师需通过前测习作精准定位学生问题,常见问题包括:情感表达停留在 “happy/sad” 等基础词汇,描写与情节发展脱节,缺乏多维度感官细节。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应设计 “要素拆解—支架搭建—迁移应用” 三步法。

(三)逆向重构词汇网络,精准对接主题语境需求

传统词汇教学依赖 “单词表记忆 + 例句背诵”,导致学生词汇掌握停留在 “孤立释义” 层面,难以在主题语境中灵活运用。逆向设计主张以 “主题语境” 为纲,逆向构建 “词汇—情境—功能” 的关联网络。以 “环境保护” 主题为例,教师首先明确该主题的核心语用场景: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分析(如描述污染现状)、建议提出(如倡导低碳生活),阅读理解中的专业术语识别(如 “carbon footprint”、“biodiversity”),听力材料中的数据捕捉(如污染物排放数值)。基于主题需求,教师需精准筛选高频且易误用的词汇(如 “advocate”、“implement”、“sustainable”),并分析学生在词汇使用中的典型问题:搭配错误(如误用 “solve the pollution” 而非 “tackle the pollution”)、语体不当(如在正式写作中使用 “cut down” 而非 “reduce”)、语境理解偏差(如混淆 “effective” 与 “efficient”)。教学中,教师应创设 “主题词汇网络图”,以核心话题为中心,辐射 “问题描述”、“解决方案”、“数据论证” 等子场景,每个场景下列举高频词汇、典型搭配及例句(如 “解决方案” 场景:propose a policy/implement measures/launch a campaign)。

(四)逆向解析听力语篇,精准定位信息捕捉盲区

听力教学中,学生常因 “抓不住关键信息”“理不清逻辑关系” 导致理解失误。逆向设计要求教师从 “听力微技能” 反推教学重点,将听力理解拆解为 “语音辨识”“信息定位”“逻辑推断”“主旨概括” 四大核心技能,并针对不同题型(如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精准定位学生盲区。例如,推理题的常见问题是学生无法根据对话中的隐含信息(如语气变化、间接回答)进行推断,细节题则常因 “数字、地名反应慢” 导致漏听。以 “学术讲座类” 听力材料为例,教师首先分析该类语篇的结构特征:开场介绍主题(topic introduction)、主体分点论证(point-by-point explanation)、结尾总结升华(conclusion),每个部分包含 “定义阐释”“举例说明”“数据支撑” 等子要素。教学中,教师需提供 “听力信息捕捉表”,引导学生在听前预判语篇结构,听中记录 “主题词—分论点—例证—数据” 的逻辑链条。针对 “数字信息易漏” 的问题,可设计 “数字速记符号训练”(如用 “↑30%” 表示增长 30%);针对 “逻辑关系模糊”,则通过 “因果 / 转折 / 对比” 信号词(如 due to, however, in contrast)的专项识别训练,提升学生对语篇逻辑的敏感度。

四、结语

“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本质上是一种 “以终为始” 的素养导向教学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目标逆向推导破解教学盲目性,通过精准诊断突破能力发展瓶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立足具体知识点,将 “虚拟语气的语用转化”“读后续写的要素分解”“主题词汇的网络建构”“听力微技能的靶向训练” 等微观实践与核心素养的宏观目标深度耦合,使教学真正成为 “基于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情数据的动态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撑,推动高中英语教学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智能驱动” 的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夏韵. 基于逆向设计思路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路径探究 [J]. 江西教育, 2025, (04): 70-72.

[2]杨爱焕. 思维可视化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逆向设计与实践 [J]. 中学生英语, 2025, (02): 21-22.

[3]肖渊. 基于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 2024.

备注:此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向高中生素养发展的“逆向设计·精准教学” 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为:B/2022/03/100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