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与劳动学科结合的策略
廖琼花
广东省云浮市田家炳学校
摘要:本文以新课标“五育融合”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与劳动学科相结合,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教育跨学科教育已是必然趋势,通过节奏化劳动实践、音乐化劳动场景等策略,为小学跨学科教学提供新范式。基于此,本文就对小学音乐与劳动学科的融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让学生们在学会了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劳动教育;学科融合
引言
近几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条款。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创造思维能力、沟通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创造力。在这一背景下,把学校的音乐教学与劳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音乐教学中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在音乐课堂上开展跨学科协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正面作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音乐的多个视角去认识、去感知,比如把它与历史这门课联系起来,就能认识到各个时代的乐曲特征、乐曲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方法,造成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单调和单调。把音乐与其他科目的知识和要素相结合,可以营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情景与活动,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与好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1]。
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得音乐教育从单纯的技术和知识拓展到了更广阔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领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交叉学科的综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新实践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渗透,加深对本民族的理解,加强国家的骄傲与文化认同。
学科交叉是突破学科界限、拓展学生思考的重要途径。跨年级、跨专业合作,既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多学科思考。在音乐课上,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透过多专业的整合,启发学员的思维,探索及练习其学习的程序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动手、创作技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劳动学科结合的策略
(一)筛选与劳动相关的内容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传授学生一定的劳动技术,而在于培养其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接受新东西、树立参观的初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选取一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和作品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与劳动相关的音乐和作品进行课堂教学。
比如学校开辟青少年南药科普劳动实践基地。以南药种养为特色,规划多个地块供学生实践和探索。融合《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学习,积极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在音乐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2]。
(二)引入劳动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是一个让学生进行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就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多个维度体验劳动情感,与歌曲共情、共鸣。云浮市实验小学在学校旁边建设了近2000平方米的农耕教育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利用每周劳动课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劳动,通过种植蔬菜、瓜果等作物,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难与乐趣,明白了劳动是创造美好人生的关键,并由此建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音乐课通过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劳动音乐作品,如前苏联的《劳动颂》,我国藏族的《打青稞》、哈尼族的《渔歌》,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另外,也可以通过“工具打击乐”《汤姆的工具房》:用扫帚、水桶、玻璃瓶、三角铁、钢管、通通鼓、响木等等教具融合劳动工具创作节奏练习 ,利用劳动工具音色进行即兴创作,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体会劳动的可贵。也可以在实践环节中举办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竞赛,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竞技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开展班级实践活动
在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发展劳动理念和动手技能。如学校经过组织全体师生对劳动基地进行大规模的杂草清除和杂树修剪活动,音乐课中的律动是把所听到的音乐各要素(音高、节奏、旋律、强弱等)及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可根据劳动歌曲旋律特征,设计适合学生的律动形式,让学生在随“劳”而“动”中感同身受。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比如,可以通过举办“美丽的音乐,践行劳动”等。同学们要一起收集践行劳动教育的相关音乐信息,将废弃的资源用于制作乐器模型和装饰,在游戏中反复聆听音乐,不断丰富劳动情感体验。以音乐为载体开展综合劳动实践,既可以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通过团队协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达到家校合作的目的,对学生的整体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把劳动课程融入音乐教学中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多学科间的协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如认知,情感,社会等。借由将音乐融入其他科目,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及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具趣味性及趣味性。在音乐中融入劳动学科元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美学素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老师的教育技能和教育品质的提升。为此,我们要对交叉学科教学进行积极的探讨与实践,从而为学生的发展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花维.“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3(09):47-48.
[2]周睿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