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

余红辉

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转变。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实践。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数据调查与访谈等方式,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实际教学成效。研究结果显示,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显著增强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与不足,本文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法;课堂实践;教学效果;探究能力

引言: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教师讲授、学生模仿,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开始关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核心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以“问题情境”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它不仅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结合数据分析与学生反馈,尝试评估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成效。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

1.1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主动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在教学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PBL法强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与反思,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1]。

1.2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需求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强、应用性广泛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缺乏应用背景的问题。因而,仅依靠机械记忆和模仿性训练难以达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正好契合了数学学习中“理解+应用+创新”的核心要求。

1.3 实践背景与研究动因

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倡导“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小学从2022年起逐步试点以问题导向教学法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一套实践模式。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具体实践经验,总结成效与问题,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2.1 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

问题导向教学的起点是“好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尤为关键。以“面积的计算”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何为学校操场设计新的跑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其实际意义[2]。

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转变角色,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推理、尝试与修正。通过角色分工、小组合作、集体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问题导向教学不仅重过程,更重反思。教师应在课堂后期设计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鼓励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成果,从而提升其元认知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学习单、思维导图、项目展示等方式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三、问题导向教学法实施成效分析与优化建议

3.1 教学成效分析

通过对四个试点班级120名学生的问卷与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问题导向教学法持积极态度。其中85%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72%的学生表示在解决问题时更有信心。此外,实验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应用题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表明该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发现,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提问、尝试多种解法,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显著。

3.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问题导向教学法优势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一些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缺乏经验,容易出现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影响学生参与度。其次,部分学生初期对“无标准答案”的探究模式感到不适应,缺乏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经验。此外,由于探究过程通常耗时较长,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常常面临“进度与深度”的两难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节奏[3]。

3.3 优化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设计问题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二是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高质量的问题案例供教师参考与改编;三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与合作技巧的前期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问题导向式学习;四是在课程安排中预留弹性时间,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压缩探究环节,确保学生能深入思考与实践。通过上述措施的不断完善,可使问题导向教学法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

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问题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探索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知识灌输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与价值,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当然,教学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探索,也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制度和资源上的大力支持。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与评价机制,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走向高效、智慧与深度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袁娟娟.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运用——以“平均数”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2024, (29): 148-150.

[2]钟华.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J]. 考试与评价, 2020, (05): 56.

[3]张映瑜. 以问题导向教学法创设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J]. 新教师, 2020, (04):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