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

作者

陈雪花

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幼儿园 215223

摘要:研究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实践,深入剖析了从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资源的开发,到活动实施的基本形式以及实施路径等多方面内容。通过 “三园一场”的打造,为幼儿亲近自然搭建了优质平台。形成以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场域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方式,基于心流学习法的四个实施阶段,即唤醒热情、培养专注、直接体验、共享感悟建构自然游戏实施路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自然游戏 组织与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模式。[1]”在幼儿教育领域,这一理念也为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辟了崭新的思路与方向。幼儿园的户外与自然游戏,乃是幼儿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其不但能够助力幼儿身心健康的培育、自然认知的拓展、个性的塑造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增进幼儿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连接,进而培育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我园的课程构建进程中,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 “三园一场” 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紧密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与需求,精心优化环境创设,全力推动自然游戏的顺利施行,积极探寻适宜的实践理解和模式,持续推动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蓬勃开展,致力于培育具备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未来儿童。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资源开发

陈鹤琴先生曾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2]”在开发自然游戏活动资源之际,我园全力打造园内的游戏空间资源。依据幼儿园环境场地的实际布局,创设了“三园一场”,即“生生园”“野趣园”“橘乐园”以及一楼户外操场,它们共同构成了幼儿园户外与自然游戏的核心实践场域。

在开发进程中,我园对“三园一场”的功能予以了细致划分。“生生园”,作为幼儿园开展自然种植与饲养活动的专属场所,园内精心规划了多个种植区域,幼儿们可在此亲手播下各类蔬菜、花卉的种子,悉心照料它们的生长过程。比如,幼儿们会定期浇水、施肥、除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亲眼看见种子发芽、幼苗茁壮成长直至开花结果的奇妙历程。而他们所种植的新鲜蔬菜、嫩绿青草等,又能够成为喂养园内小羊和小兔子的美味食物。小羊和兔子产出的粪便,则被巧妙地收集起来进行堆肥处理,这些有机肥料被重新施用于种植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让幼儿们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循环与资源的高效利用。

“野趣园”,是幼儿尽情开展探索之旅的奇妙空间。这里汇聚了孩子们与家长携手种植的丰富多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欲滴的月季花、清新淡雅的雏菊等。孩子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科学活动。例如,他们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根茎的细微结构,探究其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制作精美的树叶标本;采摘花朵,学习花朵的构造知识,并尝试用花瓣进行创意拼贴画创作。同时,孩子们还能在野趣园中惊喜地发现各种各样的 “虫子”,像色彩斑斓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善于伪装的毛毛虫等等。他们会兴致勃勃地观察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觅食方式以及蜕变过程,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无限好奇与探索欲望。

“橘乐园”,巧妙依托菀坪本土特色资源橘树而精心创设的游戏空间。橘子作为菀坪的标志性特色资源,橘乐园的开发为孩子们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感受橘子生长历程的绝佳契机。从橘子树的春季开花,那满树洁白如雪、芬芳四溢的橘花,到夏季橘子的青涩雏形逐渐显现,再到秋季橘子挂满枝头、金黄灿烂的丰收盛景,孩子们能够持续关注这一完整的生长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建构起丰富而完整的认知经验。他们可以在橘园中开展橘子采摘比赛,感受收获的喜悦;举办橘子创意手工活动,如用橘子皮制作小橘灯、橘子皮贴画等;还可以进行橘子品尝会,品味不同品种橘子的独特风味,深入了解橘子的营养价值与用途。

一楼户外操场,尽管缺乏自然元素,但它却是孩子们开展各类自然游戏活动的广阔空间。在操场上,孩子们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齐心协力地晾晒小羊过冬所需的干草,他们会将收集来的干草均匀地铺洒在操场上,并不时地翻动,确保干草能够充分晒干。此外,这里还是橘子美食节活动的欢乐举办地,孩子们会将从橘园中采摘的橘子制作成美味的橘子汁、橘子果冻、橘子蛋糕等各类美食,在分享美食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橘子的多元价值与用途。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实施的基本形式

在深入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实施的有效形式过程中,我园始终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宗旨,坚定不移地将游戏确立为基本活动形式,高度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成长的宝贵价值,大力支持幼儿走出教室,积极投身于广阔的室外空间。基于此,我园在自然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场域实践活动这三种形式协同开展,全方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活动。人天生对游戏怀有热爱之情,儿童更是如此,游戏乃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核心方式。对于孩子们而言,游戏就如同他们的专属工作,能够充分满足其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自然游戏活动里,孩子们能够将自己悉心收集到的丰富自然资源巧妙投放到各个区域之中,进而开展形式各异且极具创意的基于自然材料的游戏活动。

例如,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种植的各类花草,将其精心投放到孩子们的美工区、科学区等区域。在美工区,孩子们以花草为素材,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他们用花瓣拼贴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图案,用细长的草茎编织成小巧精致的手环和项链,用树叶绘制出充满童趣的动物形象。在科学区,孩子们通过观察花草的形态结构、生长变化,探究植物的生命奥秘。他们会比较不同花草的叶子形状、颜色和纹理,猜测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还会记录花草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高度、开花时间等数据,培养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尽管花草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生长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我们通过合理规划与利用,使其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出可持续的价值。

(二)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应深度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日常生活中一切看似平常的景象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意义。[3]” 为切实提升自然游戏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我园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精心规划,为其提供充足且多元的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机会。一方面,我们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环境空间,充分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与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室的自然角,我们摆放了各种常见的植物盆栽、小型水族箱以及一些自然标本,诱导孩子主动探究,孩子们可以随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绿豆的发芽、向日葵的生长,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多样。同时,我们还会定期更换自然角的展示内容,根据季节变化摆放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季节对生物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比如在餐后散步环节,教师们常常会带领孩子们漫步走进我们的 “三园”。一次,孩子们在花草丛中被一群忙碌的昆虫所吸引,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蝴蝶的翩翩起舞、蚂蚁的有序搬运、蜜蜂的辛勤采蜜。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后,及时与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场深入而有趣的关于昆虫的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昆虫模样,通过查阅图书、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了解更多昆虫知识,还在园内设置了一些简易的昆虫观察箱,定期投放不同的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昆虫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三)场域实践活动。“户外实践活动是幼儿园自然体验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4]” 我园充分结合自身独特的 “三园一场” 环境空间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实践活动。在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我园都会盛大开展亲子植树活动。活动当天,孩子们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拿起铁锹,在 “生生园” 里挖坑、植树、浇水。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坑中,轻轻扶正,然后和家长一起填土、压实,最后为小树苗浇上生命之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植树的乐趣与艰辛,更深刻理解了树木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与默契。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户外野炊活动。在 “橘乐园” 的空旷场地,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搭建简易的炉灶,准备食材。孩子们亲自采摘园内的新鲜橘子,挤出橘子汁用于调制饮品;收集掉落的树枝作为燃料;清洗从园地里采摘的蔬菜,如青菜、萝卜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烹饪。他们尝试制作橘子沙拉、青菜汤、烤萝卜等简单美食,在享受户外烹饪乐趣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食物的来源与制作过程,培养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美国知名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克奈尔于《深度自然游戏》著作里所提出心流学习法,它属于一套教学方法体系。在约瑟夫·克奈尔看来,心流教学法具备独特效能,其可助力学习者顺利迈入心流这一特殊状态之中。在此状态下,学习者会将自身注意力全然聚焦于特定行为之上,源源不断地收获灵感,并且整个过程还会伴随着极为强烈的兴奋之感以及内心的充实体验。“它在每个阶段都通过一系列好玩的活动,循序渐进地将一般游戏晋升为深度游戏,逐渐消弭我们和自然之间的人为藩篱,最终让参与者体验到与自然合而为一的融合感。[5]”我们在自然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尝试利用心流学习法的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开展自然游戏活动。

(一)唤醒热情,激发参与者的活动兴趣,发展机敏性。在一次户外关于蚂蚁的探究活动初始,教师会先引导幼儿来到蚂蚁经常出没的区域,如花园的角落或者操场边的草丛旁。教师手持一个放大镜,神秘兮兮地对幼儿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发现一个超级小却又超级有趣的世界哦!”然后,教师蹲下来,用放大镜对着一只正在爬行的小蚂蚁,大声惊叹:“哇,看这只小蚂蚁,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勇士,在它的世界里忙碌地探索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它到底在干什么呀?”这样的引导瞬间吸引了幼儿们的目光,他们纷纷围拢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接着,教师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像“你们猜猜蚂蚁的家在哪里呀?”“蚂蚁是怎么找到食物的呢?”这些问题如同小钩子,勾起了幼儿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地说蚂蚁的家在地下,有地说蚂蚁是靠闻味道找食物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身体也处于一种兴奋的准备状态,他们的热情被充分唤醒,机敏性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二)培养专注,增强参与者的感受力,为提升体验做准备。当幼儿们的兴趣被点燃后,教师会进一步引导他们更加细致地观察蚂蚁。教师会轻声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像小侦探一样,安静地、仔细地观察蚂蚁哦。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几条腿,它走路的姿势是怎样的。”幼儿们会学着教师的样子,蹲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蚂蚁,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会发现蚂蚁小小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细细的腿在快速地移动着,而且蚂蚁在爬行的时候会沿着一定的路线走。教师还会引导幼儿用手指轻轻地触碰蚂蚁爬行的路线,感受蚂蚁留下的气味痕迹,让他们通过触觉来加深对蚂蚁的认知。同时,教师会拿出一些面包屑,小心翼翼地放在蚂蚁附近,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是如何发现食物、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召集同伴来搬运食物的。在这个专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们的感受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到蚂蚁的行为细节,并且沉浸在这种观察的乐趣之中,为接下来更深入的体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直接体验,将自己交给自然,拥抱自然。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会鼓励幼儿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与蚂蚁的互动中。教师会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蚂蚁,和它们一起‘工作’吧!”于是,幼儿们开始模仿蚂蚁的动作,有的幼儿用双手当作触角,在地上爬来爬去,尝试着像蚂蚁一样沿着气味路线寻找食物;有的幼儿几个人一组,合作搬运小石子,模拟蚂蚁搬运食物回巢的场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仿佛真的置身于蚂蚁的世界,感受着蚂蚁的生活节奏和生存方式。他们会为成功搬运“食物”而欢呼雀跃,也会为“迷路”而着急。这种直接体验让幼儿们完全融入自然的情境之中,与自然建立起了一种更加亲密的联系,真正地将自己交给了自然,尽情地拥抱自然。

(四)共享感悟,反省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在户外蚂蚁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幼儿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有的幼儿会兴奋地说:“我发现蚂蚁好团结哦,它们一起搬东西的时候都不偷懒。”有的幼儿会说:“我看到蚂蚁的触角一直在动,原来它们是靠触角交流的。”还有的幼儿会说:“我当小蚂蚁的时候,觉得在地上爬好累呀,蚂蚁真的很厉害。”教师会认真倾听每个幼儿的分享,并给予肯定和引导。教师会说:“小朋友们都很棒,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蚂蚁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蚂蚁的勤劳和团结。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像蚂蚁一样团结友爱呢?”通过这种共享感悟的方式,幼儿们不仅对自己的体验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还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幼儿教育领域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征程中,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无疑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潜力的沃野。通过精心开发“三园一场”资源,多样化的活动实施形式以及科学运用心流学习法等一系列举措,我们为幼儿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认知的大门。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互动里,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未来,我们应持续深化对幼儿园自然游戏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活动设计与组织,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强烈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与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早期教育/(澳)朱莉·M.戴维斯著;孙璐等译.--南京:南京师范法学出版社,2018.8:1.

[2]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生活教育/陈鹤琴著;晨秀云,柯小卫选编.—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3]王丹. 幼儿园实施自然教育的策略[J]. 宁夏教育,2021,(Z1):143-144.

[4]任如意.幼儿园自然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3.DOI:10.27110/d.cnki.ghsfu.2023.001063.

[5]约瑟夫·克奈尔. 深度自然游戏[M]. 李佳陵,译.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