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控系统异常流量检测算法的优化与应用

作者

宋丹娃

身份证号码:230229198402140026

摘要:随着工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控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异常流量检测成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传统检测算法在准确性和实时性上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合深度学习与流量特征分析的优化算法,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其在工控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工控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工控系统;异常流量检测;深度学习;流量特征

一、引言

工控系统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制造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近年来,针对工控系统的网络攻击事件频发,如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造成严重生产事故。异常流量作为攻击的重要表征,高效准确的检测算法成为研究热点。传统基于规则或统计的检测算法,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型攻击,亟需优化创新。

二、现有检测算法的局限

现有工控系统异常流量检测算法存在明显局限。基于规则的算法依靠预先设定规则匹配流量行为,虽简单易实现,可规则库更新难以跟上攻击手段演变速度,面对新型恶意软件变种引发的异常流量,因缺乏对应规则而检测失效。基于统计的算法借助分析正常流量统计特征建模,将偏离模型的流量判定为异常,不过工控系统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使正常流量频繁波动,极易被误判为异常,像生产高峰期设备通信量自然增加,就常触发异常流量报警,导致较高误报率,影响检测算法实际应用效果。

三、优化检测算法设计

在进行工控系统异常流量检测算法优化时,流量特征提取是关键的起始步骤。需深入剖析工控系统流量特性,从中提取源IP、目的IP、端口号、协议类型、数据包大小、流量速率等多维度基础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工控协议特性,像Modbus协议中的功能码、数据地址这类协议特征也不能遗漏。以ModbusTCP协议为例,功能码0x03用于读取保持寄存器,一旦出现异常功能码使用频率或者数据地址访问模式,极有可能是攻击行为的征兆。

完成流量特征提取后,便进入深度学习模型构建阶段。这里选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来搭建检测模型,主要是因为LSTM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方面优势显著,能够精准捕捉流量在时间维度上的长期依赖关系。把之前提取的流量特征序列输入到LSTM网络中,通过大量正常工况下的工控系统流量数据进行训练,不断调整网络权重,让模型能够精准刻画正常流量特征分布,从而学习到正常流量模式。

当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完成,就需要确立异常判定机制。新的流量数据输入模型后,模型会输出预测值,将此预测值与实际流量特征进行对比,进而计算出误差。若该误差超出预先设定的阈值,便判定为异常流量。而阈值的设定并非随意为之,需要在验证数据集上开展大量实验进行优化,以此平衡检测的准确性和误报率。比如,经过多次实验摸索,在某特定工控系统环境下,将阈值设定为0.8时,检测准确率能够达到95%,误报率可控制在5%以内。

四、应用案例分析

某大型化工企业,其生产规模庞大且流程复杂,工控系统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扮演着中枢神经的角色,全面负责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该系统内密布着大量传感器,它们如同敏锐的触角,实时感知生产环境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类关键参数;数量众多的控制器则依据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精准地对生产设备下达调控指令;执行器积极响应控制器的命令,切实执行各类操作动作。这些设备相互交织,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网络结构。在当今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为了全方位保障生产安全,有效抵御可能出现的网络攻击对生产造成的严重干扰甚至破坏,该企业毅然决定引入经过优化后的异常流量检测算法,期望借助先进技术为工控系统筑牢安全防线。

在部署环节,企业展开了细致且全面的工作。于工控系统的网络边界处,精心部署流量采集设备,对进出系统的所有网络流量进行初步拦截与采集。同时,在关键子网节点也同步部署了同类设备,确保各个子网内的流量也能被实时监控。这些采集设备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它们将实时采集到的网络流量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传输链路,快速且准确地传输至检测服务器。在检测服务器上,提前部署并成功运行了优化后的检测算法模型。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成功检测到多起异常流量事件,有力地守护了企业工控系统的安全。其中有一起典型事件,一个外部恶意IP试图对企业的工控系统发起攻击,它采用扫描工控系统端口的方式,企图寻找可入侵的漏洞。在扫描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常端口扫描流量,而这一异常行为被检测算法迅速捕捉到。算法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出警报,警报信息迅速传递至安全人员处。安全人员在接收到警报后,凭借专业素养与高效执行力,迅速采取诸如封禁恶意IP、阻断网络连接等有效措施,成功避免了潜在攻击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经数据对比分析,与传统算法相比,该优化算法的检测准确率从原本的70%大幅提升至92%,误报率则从20%显著降低至8%。这一显著的提升,切实有效地增强了该化工企业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为企业的平稳生产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融合深度学习与流量特征分析的工控系统异常流量检测优化算法,有效克服传统算法不足,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误报率。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工控系统流量将更复杂多变,需进一步优化算法,如结合生成对抗网络(GAN)增强模型对复杂异常模式的学习能力,同时探索边缘计算与检测算法融合,实现更高效实时的本地检测,持续提升工控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连莲,王文诚,宗学军,等.面向工业网络流量的实时入侵检测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25,47(01):98-105.

[2]倪曌,吴奕彬.电力工控系统网络异常流量入侵检测算法[J].电器工业,2024,(09):66-70.

[3]张子宣.面向工业控制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化工大学,2023.DOI:10.27905/d.cnki.gsghy.2023.000434.

[4]王文博,刘绚,张博,等.基于协议特征的电力工控网络流量异常行为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02):137-145.

[5]张怡然.基于通信流量智能化分析的电力工控网络入侵检测方法探究[J].科技传播,2021,13(21):140-142.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21.2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