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孔玲

宁阳县第九中学 271415

摘要:本论文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阐述其应用背景与理论依据,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供参考,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研究;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和协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主题、结构和细节,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社会互赖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分享听力技巧,共同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从而提高整体的听力水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前期规划与过程管理策略

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筹备与开展过程出发,构建系统性实施框架。在前期规划上,以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为原则,综合考量学生英语成绩、学习能力及性格特征进行科学分组,每组保持 4 - 6 人规模,既保障成员间充分互动,又便于课堂管理。同时设置差异化角色,如选拔能力突出者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小组活动,搭配不同层次成员形成互助结构。任务设计层面,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清晰任务,细化成员分工,如英语写作任务中明确素材收集、初稿撰写、修改润色等职责归属,确保人人有任务、事事有落实。

(二)构建多元评价与反馈优化机制

建立覆盖全面、多元互补的评价体系,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持续发展动力。在评价维度上,兼顾小组整体表现与成员个人贡献,既考量学习任务完成度,也评估合作态度、语言表达等软性指标。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模式,如英语小组活动后,先由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再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议,实现多视角评估。评价结果以量化评分结合质性反馈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精准定位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学习改进提供方向。通过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团队协作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一)激发学习内驱力与提升综合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革新课堂模式,构建起互动活跃的学习生态,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单向教学,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中,获得自由表达观点、深度互动交流的机会,主动投入学习任务。如英语角色扮演中,学生为追求小组表现优异,积极钻研台词、打磨语音语调,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同时,这种学习模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沃土,在完成合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协调矛盾,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塑造;高频次的英语交流互动,促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提升交际能力,实现语言运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优化学习效能与促进学业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起互助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组内通过知识互补、经验交流,共同攻克学习难点。以英语语法学习为例,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语法规则,成员间的相互讲解与练习,加速知识内化与灵活运用。这种协同学习模式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实践数据显示,经过持续应用,众多学生在英语知识储备、解题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英语学习成绩实现阶梯式提升,印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优化学习效能、促进学业发展上的突出价值。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实施与参与机制缺陷

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组织实施层面存在显著不足。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浮于表面,仅进行简单分组与任务布置,缺乏系统性的组织引导和过程把控。课堂上常出现学生讨论目标模糊、内容偏离教学主题的现象,导致小组合作沦为形式化的 “伪讨论”,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参与机制存在失衡问题,受性格特质与学习能力差异影响,性格外向、成绩优异的学生主导小组活动,而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逐渐边缘化,不仅抑制个体发展,更加剧了学生间的两极分化。

(二)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缺失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一方面,评价标准模糊且方式单一,教师多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评价,过度关注小组整体表现,却忽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合作态度等关键要素,未能建立起涵盖过程与结果、集体与个体的多元评价维度。另一方面,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评价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难以通过精准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也无法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

五、改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强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轮驱动

从教师层面,学校需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助力教师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核、实施路径与评价策略。教师自身亦应主动探索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课堂组织与指导能力,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推进。在学生层面,教师需践行差异化教学理念,分组时充分考量学生性格、能力等个体特征,构建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课堂中重点关注内向型与学困生,通过分配适配任务、给予针对性鼓励等方式,帮助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收获成就感,逐步激发学习内驱力,实现全体学生深度参与。

(二)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反馈体系

建立系统性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学习成果,也重视合作态度、沟通技巧等过程表现;整合小组整体评价与个人贡献评价,避免 “搭便车” 现象。同时,创新评价主体与方式,融合教师专业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制定清晰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价反馈,精准定位学习问题,有效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推动教学相长,切实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

六、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分工、提供有效指导和科学评价等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均衡、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完善评价机制,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蒋雪峰.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3(23):78-80.

[2]种伟婷.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22(16):112-114.

[7]何春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03):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