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四期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刘巍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010000
金税四期是国家税务总局推动的智慧税务建设工程,其核心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智慧税务生态,即实现税收征管的全面数字化。开启“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的监管模式。科技发展,最终将会实现税款征收的网络化、税源管理的数字化以及税务稽查智能化[1]。高校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以财政拨款核算为主,税务管理相对粗放。但在金税四期背景下,高校的科研经费、教职工个税等涉税业务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如何适应新的税收环境,防范税务风险,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金税四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金税四期的主要特点
1. 全数据化监管
通过整合税务、银行、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构建“一户式”纳税人档案,实现跨部门和数据共享。
2. 智能化风险识别
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全流程监控和数据自动提取,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财税数据不可篡改,自动比对财务数据,发现异常交易。
3. 全税种覆盖
金税四期从增值税扩展至企业所得税,还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社保缴纳等的稽查,实现全税种精准监管。同时推广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发票信息实时上传至税务云端。
(二)金税四期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 数据透明度提升
金税四期使得数字发票广泛应用,所有的经济活动、财务数据和发票数据都将在系统中留痕,全面提升数据的透明度[2]。学校需确保账务处理、发票管理、资金流动等环节数据真实可靠,避免数据不一致引发税务稽查。
社保与个税管理加强:金税四期将社保缴纳与个税申报数据纳入监管,学校要保证员工社保缴纳基数与工资收入一致,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杜绝少缴、不缴等情况,严格代扣代缴个税。
2. 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提高
财务人员需深入学习财税法律法规,掌握金税四期系统操作,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税务筹划能力,以应对复杂的税务环境,促使财务人员真实记录每笔业务,规范账务处理,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
二、 金税四期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管理意识薄弱,政策理解不足
在金税四期全面推进“以数治税”的背景下,这些高校对监管变化的认知严重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金税四期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非税”业务全面监控网络,对高校收入申报、发票管理、关联交易等方面带来的新挑战。当税务部门对高校的税务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风险评估时,高校可能因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解释和说明,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甚至罚款等处罚。
(二)业财融合深度不足
高校的业务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然而,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缺乏深入了解,无法将税务管理融入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报税时,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需要税务人员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再导入 [3]。在金税四期的严格监管下,高校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与税务紧密相关,如果业财融合不到位,就容易出现税务处理不当的情况。
(三)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与意识亟待提升
金税四期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对税收政策的更新和变化缺乏及时、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对金税四期的新型监管手段和技术应用了解有限,难以适应金税四期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此外,高校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投入不足,无法为财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导致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意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三、金税四期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面对金税四期带来的监管升级,高校需以问题为导向,从意识提升、业务
融合和人才培养等多维度进行财务管理优化,切实防范税务风险,提升管理效能。
(一)强化税务管理意识,深化政策学习
1. 开展专题培训与宣讲,定期邀请税务专家、行业学者开展金税四期政策解读讲座,围绕高校科研经费、捐赠收入、校企合作等重点业务场景,深入剖析税收政策变化及税务处理要点,增强全员税务管理意识。
2. 建立政策学习长效机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如税务总局官网、专业财税学习 APP 等,推送最新税收政策解读文章、视频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推进业财深度融合
1. 优化组织架构与流程,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协调业财融合工作。梳理业务流程,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资金收支到成果验收等环节,嵌入税务管理要求,实现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无缝对接。
2. 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大数据、云计算广泛应用的今天,财务部门、税务管理部门也应在工作中将数字化技术与管理相融合[4]。以财务系统为核心,整合科研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搭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数据接口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确保业务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到财务系统,为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与意识
1. 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财务人员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对于基础岗位人员,侧重税收政策、财务软件操作、税务申报流程等基础技能培训;对于管理岗位人员,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管理、业财融合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管理能力;还应对广大教职工进行税务知识培训,规范其纳税行为 [5]。
2. 引入外部智力支持,聘请税务顾问或与专业财税机构合作,为高校财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参与高校财务制度建设、重大项目税务筹划等工作,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总之,税务问题关系到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在税务管理意识、业财融合及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通过意识提升、业务融合和人才培养等措拖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保障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妍 .”基于金税四期-- 数电票推行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方向人才培养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24(3):181.
[2] 徐银 .”金税四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策略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25(1):77.
[3] 张鹤,宋克茜。”高校税务管理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168.
[4] 范娱 .”金税四期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究”[J]. 中国乡镇企业,2025(6):180.
[5] 解冰雪。”高校税务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