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选择

作者

张文迪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引言】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对肠梗阻这一病情的研究深入度得到了全面增强,肠梗阻的治疗理念、治疗方式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含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含有纠正电解质紊乱,肠胃减压,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主要适用于不完全肠梗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言,完全性肠梗阻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手术可以解除梗阻因素,恢复肠道通畅。

一、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

保守治疗是较轻肠梗阻以及初始肠梗阻治疗的优质选择,其核心目标在于以最快的速度缓解患者的实际病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减轻肠道负担。前期的保守治疗也可以为后期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保守治疗的方式方法较为多变,主要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其中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抗生素,主要治疗预防肠内细菌移位引起的各类性感染。痉挛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肠梗阻而造成的肠胃痉挛,缓解患者出现的剧痛,但需要避免使用强效镇痛剂以避免掩盖病情。促进胃肠动力的药适用麻痹性肠梗阻,可以有效实现肠胃活跃度全面提升。

二、手术治疗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或者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首先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需要涵盖以下手术指征。首先,完全性肠梗阻肠,内容物完全无法通过肠道,手术是唯一的选择。如果肠梗阻出现了肠坏死、肠绞窄,那么需要立即手术切除坏死肠断,以避免后续发生腹腔内感染,肿瘤或复杂病变时也需要引进肠梗阻手术。手术方式通常有肠切除与吻合肠造口术、置入支架,这都是近些年以来手术不断发展所形成的较为优质的手术方式。

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思路

在肠梗阻临床管理中,究竟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大多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多元化因素。

1. 考虑病因以及症状严重程度

针对于肠梗阻患者进行病因的研究是初始关键,例如由粘连、疝气而造成的机械性肠梗阻,若是不完全性的,此时还可以有物体通过肠道,大多都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并且有较好的预后效果。然而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并且患者的病情在初始保守治疗后持续加重,出现了频繁呕吐、明显腹胀等情况,就需要立即通过手术的方式解除坏死的梗阻。对于缺血性肠梗阻一旦确诊无需保守治疗,需要快速手术,以避免因为肠道血供受阻而造成大面积的肠坏死,这会极大影响后续患者的治愈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2. 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患者的全身状况

出现肠梗阻的患者往往并不只是肠道出现了问题,还伴有身体的其他疾病。而患者的整体情况直接关系到了手术或保守方案的选择,所以身体状况在治疗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患者在患有肠梗阻的同时具有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比如心肺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等,他们可能无法耐受麻药,无法承受手术创伤,这时即使病情偏重也需要尽可能的选择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使得患者的生命体征整体稳定,身体状况有所恢复后再考虑手术治疗。但若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肠穿孔等威胁生命的情况,即使手术风险再高,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展手术。在权衡利弊过程中一定要避重就轻,否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3. 充分考量既往治疗效果

肠梗阻的发病频率相对较高,大多数肠梗阻患者都不是初次发病,既往治疗的反应对于后续方案的调整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需要针对于患者的前期治疗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患者经历过规范性的保守治疗,比如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等,病情能够逐步缓解,那么说明他们对于保守治疗方案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且保守治疗效果较佳。反之,如果保守治疗 72 小时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就表明他自身难以对当前的肠梗阻因素进行缓解,需要及时转为手术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以及出现较为痛苦的并发症。

【结束语】总之,在当前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时需要综合性考量,病因、症状严重程度、患者情况,通过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最快速的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究竟哪种方法能够更加贴合于患者的实际需要。这对医生提出了极高要求,今后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对肠梗阻病情情况的全方面研究,深入分析,并争取能够更加精准的为患者寻找得到可靠的合适的治疗方式,为后续患者愈合效果提升,更好的融入于社会之中,提高其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韩叶 , 李静妮 , 王瑾 , 等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C]// 榆林市医学会. 第五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 陕西省宝鸡高新医院 ;, 2024: 597-601. DOI:10.26914/c.cnkihy.2024.018004.

[2] 徐忠友 .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采用标准化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J]. 医学信息 , 2023, 36 (03):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