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职业院校拖拉机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余文龙
云南省文山农业学校
一、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高素质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拖拉机作为最常见的农业动力机械,其操作与维护技术已成为职业院校农业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地形复杂多变,农业生产多样化,对拖拉机驾驶与维修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在拖拉机教学中仍存在内容老旧、实训薄弱、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实训激励机制、课程思政理念和
证书制度等新时代教育改革政策,深入分析问题与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云南省职业院校拖拉机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内容与设置滞后
云南省多所职业院校的拖拉机课程仍使用传统教材,内容以机械构造和维修知识为主,缺乏与现代农业机械技术接轨的内容,如自动驾驶系统、电控技术等。此外,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衡,缺乏模块化、任务化设计,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训设备老旧、资源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实训设备陈旧,缺乏新型拖拉机与多功能农机设备。有的院校甚至采取“模拟讲解 + 虚拟演示”代替实物操作,无法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也制约了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
目前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数量不足,一些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对新技术了解不深,无法引导学生掌握当前市场主流的农业机械操作方法。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空间有限,制约了教学质量提升。
(四)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许多学生对农业机械类专业缺乏认同感,学习动机以“应付毕业”为主,实践课程中表现被动。缺乏荣誉激励机制、竞赛平台和成果展示机会,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问题成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机制松散,实习实践内容形式化,缺乏“真实作业场景”,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形成直观认知,进而产生“学而无用”的挫败感。
(二)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教学评价以考试分数为主,忽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学习过程表现与创新能力的考核,缺乏灵活、全面的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三)课程思政未有效融入技能教学
在教学中,思政元素往往以灌输形式体现,未能结合农机教学特点进行情境化设计,导致课程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基于实训激励机制的改革路径
(一)建立项目制教学模式
围绕拖拉机驾驶、维修、故障排查等技能设计系列项目任务,采用“学中做、做中评”的教学模式。例如:以“完成山区农田翻耕任务”为主题,设置设备检查、调试、作业、总结等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产任务中提升成就感。
(二)构建“训赛结合”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赛项),并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设立训练营、小组比拼、阶段考核机制,使学习过程充满挑战性与荣誉感。对获奖学生给予学分奖励、荣誉表彰、企业推荐等实际激励。
(三)推动“校中厂”与“企业导师制”建设
在校内设立模拟农机维修与操作车间,构建“校中厂”制度,邀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践课导师,引导学生完成“带任务进课堂”的训练模式,使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生产任务中,提升职业认同感。
(四)实施成果展示与评比机制
设立学生成果展示周,展示拖拉机实训操作成果、故障排查案例、创新项目等,并评选“最佳技能小组”“优秀维修方案”等荣誉称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果可见、可比、可用。
(五)强化实践导向的考核方式
在技能课程评价中引入“操作能力 + 学习过程 + 团队协作 + 创新表现”多维考核方式,减少单一笔试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记录学习日志、实训视频、维修手册等,作为考核材料,激发参与积极性。
五、结合新时代教育政策的系统改革建议
(一)落实“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要求
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爱农情怀、责任意识等价值教育。例如:通过讲述“边疆农机手克服地形困难”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强农”的使命,增强专业自豪感,提升职业认同。
(二)实施“1+X 证书制度”拓展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将农业机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课程体系,构建“学历证书 + 技能证书”双通道培养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内在驱动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实训基地
推动学校与农机企业、合作社等共建共享实训资源,设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
(四)提升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
通过“企业挂职锻炼 + 国培项目 + 校本培训”三位一体建设机制,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学团队。
六、结论
云南省职业院校拖拉机教学改革是推动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当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实训条件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实训激励机制、课程思政融合、产教融合体系等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参与度。未来应持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优化校企合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学校农业机械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农业农村部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Z]. 北京,202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 2020 年 3 月 .
[4] 刘建军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 张丽华 .《“训赛结合”机制下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激励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2(6): 33-37.
[6]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Z]. 2021.
[7] 陈斌 .《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3(3):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