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华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730000

一、引言

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随着“四史”教育的深入开展,将“四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一做法旨在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新中国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的现状分析

1 实践成效

部分高职院校在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院校开展了专题教学,围绕“四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精神,设计了专门的教学模块,通过系统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四史”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教学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开展实地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精神的伟大。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发了校本教材,将“四史”内容与思政课教材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估来看,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可度较高,认为通过学习“四史”,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和对国家的热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1]。

2 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设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穿插一些“四史”故事或案例,没有将“四史”内容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足。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需求,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师“四史”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教师对“四史”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四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四史”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资源有限,校地协同机制不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地方政府、党史部门等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影响了“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三、“四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挖掘“四史”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是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挖掘党史中的道德楷模和法治案例,如焦裕禄的奉献精神、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以结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开发“四史”专题模块或案例库也是重要举措。可以收集整理红色故事、改革开放典型人物等案例,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将红军长征的故事、深圳改革开放的历程等纳入案例库,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史”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四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通过历史场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精神。信息化教学为“四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渠道。利用VR/AR 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红色纪念馆和历史遗址;借助慕课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四史”学习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开展主题辩论、历史微剧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四史”的理解和认识。例如,组织学生围绕“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挑战”等主题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校内实践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四史”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展览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史”的学习感悟;通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四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红色文化展览,展示“四史”相关的图片、实物和资料,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校外实践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历史馆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历史的真实和厚重。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和企业发展历程。社会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党史宣讲、口述史采集等公益项目,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传播“四史”知识,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 提升教师“四史”教学能力

开展“四史”专题培训是提高教师“四史”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邀请党史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讲解“四史”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教学技巧。同时,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四史”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四史”相关的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深入。例如,教师可以研究某一地区的党史资源,将其开发成教学案例,用于课堂教学。

5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校地合作能够为“四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地方政府、党史部门共建教学资源库,整合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地方志、党史资料、红色文化遗址等,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邀请地方政府官员、党史专家等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地方历史和文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校企联动能够丰富教学案例。结合企业创业史、行业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例如,邀请企业老总为学生讲述企业的创业故事和发展经验,让学生了解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

四、结论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师“四史”教学能力以及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史”教育在高职思政课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坚定信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骆莎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J]. 成才之路 ,2024,(01):33-36.

[2] 李兵 , 李明 .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13):81-84.

[3] 莫坚义 , 叶燕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广西教育 ,2023,(06):32-35.

李华,1978.9,男,汉河北省深州市,助理讲师,思政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