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 动起来
蒋雪峰
江苏省扬中市西来桥镇中心幼儿园 212221
怎样实现主题墙和幼儿的互动与对话, 怎样在主题墙中体现幼儿活动的轨迹和变化, 已成为幼儿园当前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主题墙创设 幼儿互动
一、主题墙价值的体现
幼儿园的主题墙创设是幼儿课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与环境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以及幼儿相互交流的主要媒介;是幼儿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展示和记录。
主题墙的创设能为教师、幼儿以及家长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师:
1. 促进教师的成长, 再现教师的教学。
2. 能从中发现、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幼儿:
1. 通过这一平台为媒介, 学习知识。
2. 提高动手能力、组织交流等能力。
3. 发现同伴的优点, 形成对人和事的积极心态。
家长:
1. 能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 , 了解主题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能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 不仅了解孩子的成果 , 也了解孩子学习的每个过程, 彼此之间更加信任, 使得其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重审美,轻教育
许多老师为了教室整体的美观,主题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如总是采用新颖的村料进行装饰;喜欢将主题墙饰布置得高高的,以至于幼儿只能仰看而不能摸的位置。这样以装饰为主的主题墙,完全忽略了其教育价值。
2.重教师,轻幼儿
在主题墙的创设上,许多老师也知道应让幼儿参与的道理,但在实践操作时,主题墙中大多数内容还是由老师自行设计,只象征性地留有一小块空缺给幼儿,然而即使是幼儿参与的这一小块内容,用什么样的材料、以什么样的方式、如何布置等等,也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幼儿缺之思考探索的机会。
3.偏静态,少动态
新主题开始了,老师花了工夫创设出相应的主题墙,如在主题墙上张贴出主题思路,让幼儿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孩子的手工绘画作品等等,然而整个主题从开展到结束,都始终固定不变。更有甚者有些班级的主题墙一个学期才更换一次,静态的主题墙,不能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随着幼儿的变化而变化,不利于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
4.重形式,轻参与
主题墙上张贴出的幼儿作品,总是老师挑选出的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数幼儿在主题墙上找不到自信,进而不去关注主题墙;家长对主题墙的参与也不够,虽然家长配合老师,每次例行公事搜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来园,但没能与孩子一起真正走进主题,去深入挖掘主题所帯来的快乐。所以导致了主题墙在幼儿与家长面前真正流于形式。
三、主题墙创设的原则
1. 儿童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过去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
2. 适宜性原则
我们需要设置各年龄段特点的主题墙饰布置,但是小班幼儿如何能对墙饰产生共鸣呢?他们的能力能达到重视并参与环境布置吗?显然是达不到的,那么班级老师可以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墙饰,更适合小班孩子的发展呢?例如:主题之“特殊的号码”,从号码的连线上我产生一个想法:用类似的方式做小猫钓鱼的连线,起初,由老师设计什么样的小猫钓什么样的鱼,孩子在墙面上玩连线游戏,墙饰活了起来,孩子也对新的环境有了新的刺激,一定会有能干的孩子被一下子吸引过来,慢慢的去影响其他孩子的参与兴趣。
四、创设互动性的的主题墙
(一)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创设主题墙
主题墙创设再也不是教师个体的忙碌,教师由原来的动手者转变为观察者,倾听者和支持者。紧密的将家长、幼儿进行有机融合,让主题墙最大化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1. 有效利用和挖掘家长资源, 丰富主题墙内容
我们在布置幼儿园环境时 , 认识到家长的参与能让主题墙的布置更富有创意 , 也更能让家长通过参与创设幼儿园的环境 , 进一步了解主题墙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成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支持者、欣赏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2. 幼儿成为主题墙的主人
幼儿在参与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创设的过程是孩子展示自我的过程。每次走到主题墙那里时总能听到孩子们说“这是我自己画
的”,“这个是我做的”,从他们那坚定的眼神和自豪的语气,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为主题服务,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1. 环境要呈现出主题活动的实施路径
教师按照主题网络图的实施顺序把最能代表幼儿探索兴趣的探究过程和成果清晰展示出来,既方便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回顾和反思,又能让家长完整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创设有启发性的主题墙饰
幼儿园主题墙不仅要考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影响他们的审美观 , 还要考虑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 让主题墙饰与教育教学活动互动
秋天来临,幼儿关注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家长到山清水秀的大自然秋游。大家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秋菊、看着落叶如蝴蝶般飘落、研究着枫叶的色彩变化……《多彩的秋天》主题应运而生。
4. 让主题墙饰与三维互动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如,围绕“伞的世界”的主题,教师创设大的伞面,我们给幼儿提供圆形纸片让他们创作不同的伞面;又让他们画画说说“伞可以做什么?”孩子们思维活跃:伞可以让小兔在蘑菇地里躲避大灰狼、伞可以当成降落伞救助树上受伤的小猴、伞可以聚光、伞可以当摇篮、当小木船、当钩子……孩子们稚拙的画,加上老师的文字记录,使主题墙饰成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好去处。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做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者。另外,在创设过程中我们要征求和采纳不同层次幼儿的意见,有目的、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收集布置材料,让每一个幼儿无拘无束积极愉快地活动于其中。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在欣赏别人时,引发幼儿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墙饰的主人,让墙饰真正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成为孩子心中的渴望!
环境作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 他属于“潜课程”。是一项复杂的而动态的工作 ,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 , 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 ,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点出发 , 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我们要把主题墙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 , 开发和创新教育手段 , 有效利用和挖掘家长资源, 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林 . 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设计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4-06-01
[2] 岳晓春.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 北京教育丛书.1996
[3] 胡娟. 论环境及其创设对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 教育科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