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施中的问题诊断与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谢海英

奈曼旗青龙山中学 028314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施显得尤为关键,其重要性及深远影响不容忽视。这不仅是为了契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因此,研究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施中的问题诊断与改进策略成为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方向和必然走向。

一、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施中的问题诊断

在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中,不少问题逐渐暴露,这些问题正限制着教学成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主题目标的设定存在模糊性

部分教师对主题学习的本质把握不够精准,未能与语文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制定目标。例如,在“家国情怀”主题学习中,教师往往仅限于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家国情感层面,而忽略了语言表达技巧的解析和思维深度的引导,使得主题学习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知识与素养的有机结合。同时,主题目标与课时、单元目标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学习环节之间缺乏逻辑联系,难以构建起能力培养的连贯体系。

(二)学习资源的整合存在偏差

虽然主题学习倡导通过资源整合来深化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两种偏向:一是过分依赖教材,未能充分引入课外资源,导致学习内容单一;二是无序堆砌文本,缺乏筛选与分类,使学生面临大量信息而难以消化。例如,在“自然之美”主题学习中,教师选择的文本类型混乱、难度不一,既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也难以形成对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实施与评价机制未能跟上时代步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未能发挥主题学习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优势。学习任务设计缺乏层次和挑战,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此外,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主题学习中的思维发展、协作能力和素养提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关注不足,缺乏分层指导,导致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针对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施中的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基于双线组元,精准定位主题学习目标体系

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的双线结构,为设计主题学习目标提供了明确的框架。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单元指引及课后练习,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规定,打造涵盖三维一体的目标系统。以“至爱亲情”为例,教师可以在人文主题方面,设定“感悟家庭生活中的丰富情感”作为目标;在语文要素方面,将其具体化为“掌握通过细节描绘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探讨抒情、议论性语句在表达情感中的功能”;而在核心素养层面,则与“语言表达”与“审美创新”两个维度联系起来,设立如“创作亲情观察日记,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等实际操作目标。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内课文与目标之间的关联,确保每篇课文的教学都紧扣主题核心,形成由单篇课文到整个单元、从知识掌握到素养养成的逐级目标链。进一步地,建立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借助课堂实时反馈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灵活调整学习目标的难度与重点,以防目标变得模糊或偏离正确方向。

(二)依托教材资源库,构建结构化主题学习资源矩阵

语文教材配套的“教读 - 自读 - 课外阅读”结构与《语文读本》为整合主题学习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可以构建“1+X+Y”的资源框架:其中“1”代表教材的核心课文,例如《皇帝的新装》;“X”涉及教材中的相关文本,如同一单元的《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而“Y”则指向课外延伸资料,比如链接到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儿童文学评论文章以及戏剧改编脚本。在筛选资源时,应遵循“主题集中、难度适宜、类型丰富”的准则。例如,在“深入了解鲁迅”的学习主题中,除了教材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山海经 >》,还可以补充《朝花夕拾》的其他章节、鲁迅作品的评论文章及纪录片《先生·鲁迅》的片段。通过数字技术搭建校级资源共享平台,按教材单元组织课件、微课、拓展阅读材料等资源,便于教师根据需求个性化使用。同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开发,例如制作“主题学习资源推荐卡”,分享高质量的文本、影视或音频资料,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的师生共筑资源库。

(三)创新任务驱动模式,构建立体化学习评价体系

针对教学评价的延时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来激活主题学习的生态系统。教师要依据教材的课后练习和单元写作任务,构建分层次的任务集群:基础任务包括“制作主题内容的思维导图”,以强化文本理解;提高任务如“举办主题辩论活动”,以锻炼批判性思维;扩展任务如“编写主题微电影剧本”,以融合跨学科知识。例如,在“科技之光”主题学习中,实施“采访科技专家→撰写访谈记录→制作科普短片”的项目式任务链,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技能。评价机制采取“三维四元”模式:三维涉及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展现;四元涵盖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反馈。开发数字化评价工具,如“主题学习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从任务规划至成果展示的全程数据,并通过雷达图直观展示能力发展路径。此外,设立“主题学习标兵”“最具创意奖”等特色奖项,将评价结果与学校课程学分、实践活动表彰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评价促进学习、评价促进教学的积极互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主题学习将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持续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研究者、前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携手合作,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打造更具活力的语文教育新模式。只有这样,主题学习才能切实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肥沃土壤,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同步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水华 . 浅谈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3):63-65.

[2] 高建国 . 任务群视域下初中语文学习主题的确立 [J]. 语文世界 ,2025,(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