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多中心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方案的制定及应用

作者

黄园琴 胡丹丹 赵颖

鹰潭市人民医院 江西鹰潭 335000

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慢性伤口就是其中1 种。慢性伤口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超过 1 个月仍未愈合或无愈合倾向的伤口。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受难愈合伤口困扰的人数约占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 ~2024 年 10 月为研究时间段,其中2023 年11 月为试运行阶段,因此该段时间不纳入考察。2023 年1 月--10月为对照时间段,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10 月为观察时间段。

1.1 方法

我院为牵头单位,其余联盟中心医院为成员单位。二者通过远程协作和线下指导实现上下联动,在该模式下,各环节人员职责明确、相互合作,共同为慢性伤口患者提供整体管理措施。

工作开启前,联盟成员医院与我院护理部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伤口造口护理的链式管理协作协议书》),一式两份并各自存档。召开多中心联盟大会,明确该模式下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该模式下具体协作内容。各医院选 1-2 名联络员,落实骨干组、执行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建立联盟医院慢性伤口管理微信群、钉钉群等。用于发布公告、会议通知、远程指导、远程教学、转诊申请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主要通过对比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专科联盟会诊转诊等上下联动工作开展情况、患者就医成本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来评价。

(1)联盟工作开展成效:通过现场技术指导次数、会诊情况(现场会诊次数、远程会诊次数)、双向转诊情况(“上转”人次、“下转”人次)、继教培训情况(在线教学次数;接收进修人次;举办专题讲座或继教会议次数;培养WOCN人数等)、其他情况(指导伤口门诊建设个数;申报课题、发表文章情况;义诊次数、科普讲座次数等)来评价模式实施后联盟工作开展情况。

(2)患者就医成本:通过查询电脑收费记录和问询调查患者,统计在 2024年 1 月 ~10 月期间由牵头单位(我院)下转至联盟成员单位的 28 名慢性伤口患者就医成本数据,计算其平均经济成本(就医时往返交通费、换药费等)和平均时间成本(患者从家至医院来回路程所花费时间),对比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就医成本的差异情况。

(3)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比模式实施前后慢性伤口患者对就诊环境、就诊流程及提供的专科服务 3 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分值为 100 分,十分满意:>80 分;满意: 60~80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度 Σ=Σ (十分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输入 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用  进行统计描述,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 a=0.05 。

2 结果

2.1 联盟工作开展成效

模式运行以来至 2024 年 11 月,共对11 家联盟成员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10 余次,开展远程会诊 52 次,以护理查房等形式参加现场会诊 2 次。在这期间,联盟成员单位向我院“上转”慢性伤口患者 28 人次,我院向联盟成员医院“下转”35 人次。 开展在线教学8 次;接收进修0 人次;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6 次;开展义诊10 次、科普讲座 2 次;成功申报相关课题1 项,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相关文章1 篇。

2.2 患者就医成本

模式实施前后慢性伤口患者平均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比较见表 1-1。其中,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换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交通费和时间成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表 1-1 模式实施前后慢性伤口患者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比较(x±s)

2.3 患者满意度

模式实施前后慢性伤口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见表 1-2. 通过对比,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对就诊环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就诊流程评分、对提供的专科服务评分以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表 1-2 模式实施前后慢性伤口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X±S )

3 讨论

3.1 基于多中心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取得一定效果

基于多中心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方案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加强多中心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联盟区域内慢性伤口专科服务能力,满足慢性患者诊疗需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牵头单位(我院)以专科联盟为契机,充分利用慢性伤口专科资源优势,对联盟各成员单位进行“输血 + 造血”[1]。通过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在线教学等远程协作指导以及线下指导,提高了联盟成员单位的专科护理水平,为其培养了伤口专科护理人才,提升了专科护理服务能力。同时,根据慢性伤口患者需求,利用义诊、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区域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健康宣教,提高了大众对慢性伤口预防及治疗知识的知晓度,也拓展了慢性伤口护理的服务内涵[2]。

3.2 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就医获得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换药费用无差异( P>0.05 ),而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费和时间成本大幅下降( ⋅P⟨0.001 )。前者可能与我院使用的是新型湿性敷料,单次换药成本相对较高但换药间隔时间较长、次数少,而“下转”单位使用的是传统敷料,单次换药成本相对较低但换药间隔时间短、次数多,导致总体换药花费差异不大有关 [3]。慢性伤口患者愈合影响因素多,愈合时间长,需反复到医院换药,而基层医疗水平无法满足慢性伤口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拥有优质卫生资源的三甲医院在距离上不可及,阻碍了慢性伤口一体化管理进程。该模式打通了百姓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模式实施后,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避免患者及家属来回奔波,有效降低了患者就诊过程中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支出,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3.3 有利于慢性伤口患者连续性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后慢性伤口患者对就诊流程、提供的专科服务以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 P>0.05 )。提示在基于多中心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下,联盟上下单位间资源互补、优势整合,通过构建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干预网络,对慢性伤口进行全方位持续管理,推动了新型伤口护理模式的发展。加之在该模式下联盟成员单位伤口护理人员有关慢性伤口的知识更加专业化,评估与实践操作更加熟练,使慢性伤口患者诊疗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从而提高了慢性伤口患者的满意度。

4 小结

慢性伤口管理模式是以慢性伤口患者需求为导向和适应目前医疗现状应运而生的,多中心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初步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该模式提高了多中心联盟医院的慢性伤口护理水平,提升了护理人员伤口专科护理服务能力;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就医获得感;使慢性伤口患者得到连续性未中断的治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是,该模式运行时间尚短,各项工作还处于摸索之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巍 , 张欣 , 李越 , 等 . 医院 - 社区 - 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在压力性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 28(4):442-446.

[2] 华晶晶 , 王小林 , 钱小松 , 等 . 随州市曾都区“医联体 + 医共体”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44(12):886-888+905.DOI:10.19955/j.cnki.1005-5916.2024.12.009.

[3]] 徐娟 , 孔祥如 , 蒋琪霞 , 等 . 慢性伤口分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22(05):760-763.

鹰潭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编号:202423-2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