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感二学三互动

作者

叶琼

浙江省东阳市六石实验幼儿园 浙江东阳 322104

一、幼儿园戏剧课堂的指导原则

(一)感知体验原则

在幼儿园戏剧课堂中,感知体验原则是指通过多感官的全面参与来促进幼儿对角色与情境的深入感知和情感共鸣。戏剧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情境空间,能够激发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乃至肢体感知的全方位体验。这种感知体验不仅仅是对剧本情节的理解,更是对情感、情境和角色身份的深刻感知。研究表明,多感官的参与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助于其情绪的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表达原则

学习表达原则着眼于在幼儿园戏剧课堂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不仅仅依赖于台词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的多维度手段,来构建起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表现。戏剧课堂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表达途径,帮助他们发展更为多样的表达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和自由创作,幼儿能够在充满艺术创意的课堂环境中自由探索,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进而提升其语言组织能力、情感沟通能力以及创意思维能力。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让幼儿在戏剧的参与过程中自发地、自然地学习语言和表达。

二、当前开展幼儿园戏剧课堂的现状

(一)剧本简单,缺乏创意张力

在当前幼儿园戏剧课堂中,剧本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往往缺乏应有的创意张力,难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大多数剧本通常围绕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开,如“动物园探险”或“春天来了”这类固定的情节,这种类型的剧本缺少情节的深度与戏剧冲突的设计。虽然这些剧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但过于单调的结构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挥。

(二)角色固化,表现空间受限

在幼儿园戏剧课堂中,角色的设定和分配常常过于固化,这使得幼儿的表现空间受到明显限制。许多剧本中的角色往往是固定的,如“小红帽”、“勇敢的骑士”等,而这些角色设定了具体的行为模式与情感反应,使幼儿在表演时无法真正进行个性化的创造与表达。角色的固化不仅限制了幼儿在剧本中的表现范围,还抑制了他们对于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的创新路径

(一)打破角色界限,拓展戏剧体验

在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创新实践中,打破角色界限并拓展戏剧体验,是提升戏剧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传统的戏剧教育往往将角色固定化,并通过教师预设的框架来引导幼儿的参与,这不仅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达,也降低了他们的主动性。为了打破这种固有模式,实践中采取了角色重塑和自由转换的方式,使幼儿能够在多个角色之间自由切换,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独立的创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种有效的策略是通过“角色卡片”来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和演绎。这些卡片上不仅有传统的角色描述(如“妈妈”或“老师”),还包含了更加抽象和开放的角色设定(如“勇敢的小鸟”、“好奇的云朵”)。每个角色卡片上列出与角色相关的情感线索、行为特点以及角色可能的变化方向。幼儿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或者通过换卡片的方式在不同角色间自由转换。

(二)创设情境剧场,激发角色扮演

实践表明,创设多变的戏剧情境能够使幼儿更加沉浸其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戏剧参与感和表现力。在这一过程中情境剧场的设计和实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体实践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情感张力的情境剧场,能够促使幼儿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情感反应与思维拓展。

在这个情境下,幼儿不仅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塑造角色,还需要在互动过程中面对突发的情节发展,如“突然来临的暴风雨”或“迷失的小动物”。这些情境的设计要求孩子们根据角色特征和情感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提升他们的即兴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剧场的创设,幼儿能够在一个多元化且富有挑战的环境中,体验角色扮演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加深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理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还能在集体表演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责任感,有效促进情感表达和社会性发展。

结语

幼儿园戏剧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语言、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交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仍然存在剧本简单、角色固化、情境单调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戏剧教育的效果和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如打破角色界限、创设丰富情境剧场、丰富戏剧形式等创新路径,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 .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价值及实施路径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4(3):40-42.

[2]刘鑫源.基于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的幼儿戏剧教育实践研究[J].品位·经典 ,2024(11):26-28.

[3] 秦嘉励. 戏剧让游戏更有”戏”——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践研究[C]//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大会——教师发展与成长分论坛论文集(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