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中人性化与趣味性的实现路径
赵嘉琦 陶琳
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城市道路两侧、居住区及商业区周边等各种公共空间内的小尺度绿色空间,是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绿地面积不大,但是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大量的绿地,它可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灰尘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利用植被蒸腾对局地气候进行调控,减轻热岛的影响;同时,它也为都市居民提供了方便的休闲之地,使他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地接近大自然,放松自己的身体,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交往和塑造城市形象,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中人性化与趣味性的内涵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1.1 定义与核心理念
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将人的需要、行为习惯、生理心理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符合人的情绪需要的空间环境。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类的情感和经验放在第一位,使得设计结果最符合人类的使用需要和精神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城市街道绿化的园林设计中,需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仔细考虑空间布局、设施布置、植物的选用等各个方面,保证每个设计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个好的感受。
1.2 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
在空间布局上,要按照各个地区的功能和人流进行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在居民区周围的街道绿化中,要有孩子玩的地方,要有健身活动的地方,还有一个比较宁静的休息区。孩子们的游戏区域应该离大门很近,而且有很好的视野,便于父母看管;运动场地要有合适的设备,地面要平整,有充足的场地;休息区应该选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有很好的风景,有舒服的座位,有树荫。
(二)趣味性设计的内涵
1.1 定义与核心理念
趣味化的设计,就是将独特的创意、新颖的形式、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元素等,给空间的环境增加趣味与魅力,激起人们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让人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核心思想是突破传统,用具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设计方法,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又趣味盎然的园林空间,使都市的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也能体验到意外与愉悦,舒缓压力,放松身心。通过趣味化的手法,为城市街道绿化营造一个富有生机、趣味盎然的室外娱乐空间,让街道绿化成为“快乐驿站”。
2.2 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趣味化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引起城市居民的关注,增加街道绿色空间的利用率。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着相同的建筑物与环境,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而富有情趣的街道绿地,例如造型别致的雕塑、色彩缤纷的花境、创意的互动设备等,都能快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激起他们进入绿地和探索绿地的欲望,进而增加绿地的使用率,让绿地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二、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中人性化与趣味性缺失的原因
(一)设计理念的局限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中,一些设计者过分注重功能定位,把重点放在提供绿化空间、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等基础功能上,忽略了用户的情感、审美、社交等多样化需求。这就造成了城市绿地景观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缺乏吸引力。有些街道绿化只是单纯地种植了许多绿化植物,只提供了很少的通道和基础的休憩设施,并没有考虑到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激发居民的兴趣与探究欲,使其沦为一个单纯的功能场所,而不能带给居民快乐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
(二)资金和资源的限制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城市建设经费的限制,能够用于街道绿化的经费很少。经费的短缺给设计者在选材、设备采购和景观营造上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不能选用高质量的、有创意的园林材料,而只能选用一些便宜的,一般的普通材质;缺乏资金购买先进有趣的游乐设施,造成其功能单一,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大;由于经费不足,设计周期较短,设计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设计构思进行细致的雕刻,从而使最后的设计结果缺少了人文关怀与趣味的考虑。
(三)管理和维护的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对街道绿化的管理还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由于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对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管理、设施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管理与监管都存在不足。比如在城市绿地中,存在着养护周期不确定、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导致设备受损后无法进行及时修复、替换,从而影响到居民的使用感受;在城市绿地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造成了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被占用,噪音扰民,影响了城市绿地的和谐气氛。
街道绿化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其管理与养护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在景观设计、养护、公众服务等领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对园林设施的合理利用与养护重点的认识,对园林绿化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同时,在对社会公众的要求与反馈方面,也缺少了与公众交流与回应的能力,无法依据民众的意见,不断地完善和完善绿地系统。
三、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中人性化与趣味性的实现路径
(一)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街道绿化的空间组织是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要素,要考虑到功能、考虑到人的感受。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活动需要,进行活动分区。设有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以及宁静的休憩区和观赏区,既有独立的空间,也有空间的联系。把孩子们的游戏设备集中在开放的,视野好的地方,周围有长凳,以方便父母的休息和照顾;健身区靠近人行道,为住户提供了便利。通过地形的塑造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并通过微地形的起伏和花坛的布置,创造出私密或半隐私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要,增加探索的乐趣。
(二)完善设施设置
要提高景区的人文和趣味,就必须提高景区的设施水平。椅子是最基本的设备,它的材料,形状和布局都很重要。采用木质、石质等亲肤材料,造型多样,仿树桩,动物形座椅,增添情趣。在布局上,在树荫下,在观景的位置合理安排,以满足休憩的需要。设置音乐喷泉,感应灯光,趣味雕塑等互动设施,以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音乐喷泉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而起舞,随着人们的接近,会自动点亮一盏又一盏的感应灯。另外还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轮椅休息区和厕所,保证残疾人能享有同等的绿色空间。
(三)营造安全的环境
绿色空间的利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在设计上保证地面铺设的平坦和防滑,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的质量是可靠的,并且经常进行保养。选用无毒,无刺,无飞絮的植物。对灯光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夜晚的灯光足够明亮,消除安全盲区。通过植物的布置和空间的设计来引导人群,从而避免拥挤和冲突。在靠近水边的地方,设置了“水深危险”的标志,在游乐区里标明了使用的规则,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保护。
四、结论
研究结合当今绿地景观设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趣味化”为主要内容的街道绿化景观设计。研究显示,通过对人群的精确需求调查,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通过对人体的亲和性材料设施、互动装置和无障碍设计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结合安全铺装、适地植物和智慧灯光等,构建一种全龄友好的环境,从而解决目前建筑中存在的功能单一和人文缺失的问题。在趣味化的设计中,要将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让绿地成为一个既有生态价值又有感情共鸣的“活力节点”。
未来可以在“全龄友好、人文可感、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基础上使之既是城市生态“调节器”,又是连接居民感情的“栖息地”,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微窗口”,是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 闫国艳 .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互动性研究 [D].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9.DOI:10.7666/d.y1544756.
[2] 周叶舟 .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以泉州市新延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工程为例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4(23).
[3] 李先军 . 解读”矛盾体景观”[J]. 规划师 , 2007, 23(2):92-94.
[4] 王华军.街头绿地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任城区”四小工程”为例 [J]. 中国园艺文摘 , 2016.DOI:CNKI:SUN:YUWZ.0.2016-11-046.
[5] 张军洁 , 任乃鑫 , 刘伟 . 提升街头绿地吸引力营造城市绿色空间 [J]. 沈 阳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7, 9(1):4.DOI:10.3969/j.issn.1673-1387.2007.01.006.
[6] 朱 亚 楠 . 街 头 绿 地 的 景 观 设 计 [D].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2007.DOI:CNKI:CDMD:2.2007.102984.
[7] 崔宇皙. 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规划艺术[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8] 杨卫卫 . 城市街旁绿地功能探讨及改造策略研究 [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 2018.DOI:10.3969/j.issn.1006-2122.2018.09.162.
[9] 程雨薇 . 浅析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J]. 微计算机信息 , 2016, 000(009):39,4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嘉琦,(2004- )甘肃武威人,本科生。
* 通讯作者:陶琳,(1981- )女,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