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教学中培养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探究

作者

李丹阳

新疆阿克苏市英巴扎幼儿园 843000

摘要:本文围绕幼小衔接教学中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展开,提出了四个有效策略。一是建立积极师生关系,教师以关爱和鼓励为幼儿提供情感依靠;二是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如参观小学、模拟课堂等,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模式;三是着重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包含时间、任务和情绪管理;四是加强家园合作,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紧密沟通与协作,给予幼儿一致的引导。这些策略有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心理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幼儿要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环境过渡到规则性更强的小学环境,心理上可能会出现不安、焦虑等情绪。能否良好地适应这种转变,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小过渡十分关键,在幼小过渡时教师的态度友善、温暖、支持和尊重幼儿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幼儿提供情感上的安全,使幼儿充满自信心与信任感。教师对幼儿的爱及理解可以促进幼儿积极地化解入学焦虑,面对新环境新任务。

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可在生活中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加深双方的友谊。例如,每天与幼儿们热情、亲切的打招呼和微笑。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不敢、犹豫的心理或表现时,要及时鼓励和帮助。例如,教师在户外运动进行体能训练的攀爬环节,有一个小朋友小明不想进行攀爬,看到这种情况,教师走到他的身边,说:“小明,你别怕,像上次走独木桥一样,勇敢一点。”经过老师的鼓励,小明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勇敢地爬上了架子。

教师也可以与幼儿定期进行一对一交流,掌握其想法和感受,如安排每周“闲聊时间”,让幼儿说说上小学的期盼和担忧,对于有担心上小学情绪的幼儿耐心倾听并予以安抚:“没事的,上了小学后认识更多的新伙伴,可以学习更多有趣的本领,老师一直都在你身边支持你。”

二、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

通过设计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让幼儿更系统地了解到小学的校园与生活,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降低孩子对于未知的恐惧,如让幼儿参观小学,开展模拟小学的课堂、与小学生互动等,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逐渐适应小学的状态。

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到周围的小学参观,让其先体验下小学的校园文化、教室环境和课堂内容。幼儿在参观小学期间,可以学习看小学课堂是怎样的,小学生是如何排队的,课间是如何休息的等等,在参观小学课堂时,幼儿可以直观地看到小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地认真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对小学生课堂有了直观的印象。

回到幼儿园后,可在幼儿园实施模拟小学的活动。组织教师按照小学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方式进行,让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学习模式等。如设定40分钟的集中教学时间,并要求幼儿安静认真听老师讲课、做简单课堂作业等。同时也可组织小学生到幼儿园给幼儿园大班幼儿做交流,介绍自己的小学经历、感受等。如可请一位小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如何与新同学相处等,对幼儿进行启发、鼓励。

三、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重点发展的能力之一,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和情绪管理等。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应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制订简单的计划、时间表。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自己来安排,先玩哪个区,每个区玩多久,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也可给幼儿安排一些小任务,如收拾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为第二天准备什么东西等等,让他们形成任务掌控意识。比如,每天放学前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看看什么东西该带回家。

幼儿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途径,让幼儿学会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学会情绪表达与调节的方法。在《我的情绪小怪兽》的绘本阅读中,教师启发幼儿思考自己或同伴遇到生气、害怕、难过等负面情绪时怎么办,可以让幼儿通过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感觉后,再去尝试。比如当一名幼儿搭积木没有搭建成功而难过时,教师引导他进行深呼吸,再次进行挑战,并告诉他:“不怕,再难我们也可以做出来。失败乃成功之母”,告诉他情绪表达和调节的方法。

四、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人员,幼儿幼小衔接教育工作需要通过家园合作,提高教育合力,帮助幼儿成功幼小衔接过渡。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起到沟通、支持与互助的作用,保证幼儿在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受到相同的引导教育。

教师定期与家长联系,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发展情况,以及幼儿的言行举止等情况,同时也会听家长说出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例如: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幼小衔接教育重要性,及幼小衔接具体教育方法等。教师发现某位幼儿在园焦虑不安,及时询问家长得知:原来在家中经常讲关于上小学学习的难处等问题,而让幼儿产生了恐惧心理。教师建议家长调整对幼儿的教育方法,给幼儿多一些积极的教育方法和鼓励。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如家长讲座,请专家为家长讲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培养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实践。如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一些小学要求的任务,如制作姓名牌、整理书包等,提高幼儿期待和信心的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文中的培养策略,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积极的师生关系给予幼儿温暖与勇气,丰富的主题活动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更具自主性,家园合作则构建了全面的支持体系。然而,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持续关注、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玲.基于幼儿情感体验的幼小衔接心理适应准备[J].读写算,2024,(08):86-88.

[2]焦媛.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心理适应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2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