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作者

马莉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719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关键。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深入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人教版;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能力培养以及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系统性强、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特点,如何在该教材体系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精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例如,在低年级的 “数的认识” 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围绕这些要求,明确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掌握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目标,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如拓展性问题的解决、数学思维的培养等;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设定基础目标,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学习能力。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 时,教师可以创设 “超市购物” 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进行探究,最终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的结论。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竞赛、数学猜谜、数学接力赛等。例如,在教学 “乘法口诀” 时,教师可以组织 “乘法口诀接龙” 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乘法口诀。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一)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例如,在预习新课时,让学生先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最后尝试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内容,如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

(二)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听课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 “解决问题” 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解法,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三)作业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作业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思考。在批改作业时,要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例如,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要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并进行纠正;对于应用题中的解题思路错误,要引导学生重新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

(四)复习习惯

复习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定期复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整理笔记、做练习题、制作思维导图等。例如,在复习 “多边形的面积” 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科敏.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24, (11): 47-49.

[2]廖小兵.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读写算, 2024, (31):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