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益管理视角下大型房企工程运营成本控制路径

作者

陆天

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200062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大型房企面临土地成本高企、客户需求升级等多重挑战,工程运营成本控制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基于精益管理理论,分析当前大型房企工程运营成本控制的现状与问题,从价值流优化、全流程协同、工具平台构建、文化培育等维度提出系统性控制路径。研究表明,精益管理通过消除流程浪费、提升资源效率、强化全员参与,能够显著改善工程运营成本控制效果。

关键词:精益管理;运营成本;成本控制;房地产工程

1、引言

在 “房住不炒” 政策基调下,房地产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增速-4.8%,土地购置成本占比却攀升至 45% 以上,传统 “高周转、高杠杆” 模式难以为继。工程运营成本作为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心构成(占比约 40%-60%),其控制成效直接影响项目利润率。然而,当前大型房企普遍存在成本管控碎片化、流程冗余、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效能。

精益管理起源于丰田生产方式,其核心是通过识别和消除 “七大浪费”(过度生产、等待、运输、库存、动作、不良品、过度加工),以最小资源投入创造最大价值。将精益思想融入工程运营,有助于房企打破部门壁垒,优化价值链协同,实现成本、质量、效率的均衡提升。本文结合房地产开发特性,探索精益管理在工程运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路径,为行业转型提供借鉴。

2、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精益管理核心理论

精益管理的本质是 “价值流驱动的持续改进”,包含三大核心要素:

(1)价值定义:从客户需求出发,识别流程中创造价值的活动(如主体施工、质量验收)与非增值活动(如图纸反复修改、材料二次搬运);

(2)价值流分析:对项目开发全流程(设计、招标、施工、交付)进行可视化映射,识别瓶颈环节与浪费源;

(3)持续改善:通过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推动全员参与微小改进,积累系统性优化效果。

2.2 工程运营成本控制的核心范畴

工程运营成本涵盖项目从规划到交付的全周期费用,主要包括:

前期成本:规划设计、地质勘察、报建费用;

建造成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园林景观;

管理成本:项目团队人工、监理费用、行政开支;

时间成本:工期延误导致的资金占用成本、违约风险。

传统成本控制侧重目标分解与刚性考核,而精益管理强调通过流程优化减少 “隐性浪费”,如设计变更导致的返工成本、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沉淀等。

3、大型房企工程运营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

3.1 行业实践现状

当前大型房企普遍建立了成本管控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1)目标成本管理: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成本限额,逐层分解至设计、施工、采购等环节;

(2)责任成本制度: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将考核与绩效挂钩;

(3)集中采购平台: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材料设备价格,如万科的 “采筑” 电商平台。

然而,这些措施仍存在显著局限。以某 TOP20 房企为例,其 2023 年工程成本超支项目占比达 32%,主要原因并非单价失控,而是流程低效导致的浪费:设计阶段因需求模糊引发 12 次变更,增加成本 800 万元;施工阶段因工序衔接不畅导致工期延误 45 天,资金成本增加 1200 万元。

3.2 典型问题分析

(1)价值流割裂:部门壁垒导致协同低效

设计、工程、成本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全周期视角。例如,设计部门为追求产品溢价采用复杂外立面,未充分评估施工难度与成本;成本部门侧重单价谈判,忽视供应链整体效率。某项目因铝合金门窗设计方案变更,导致招标周期延长 2 个月,库存成本增加 300 万元。

(2)浪费识别不足:隐性成本长期被忽视

传统成本核算聚焦显性支出(如材料、人工),而等待浪费(如图纸审批滞后)、动作浪费(如材料二次搬运)、库存浪费(如超量采购)等隐性成本未被有效量化。据测算,大型项目中隐性成本约占总成本的 15%-20%。

(3)信息化支撑薄弱:数据孤岛阻碍精准管控

多数房企虽引入 ERP 系统,但各模块数据未打通,成本动态监控滞后。例如,施工进度与成本支付脱节,导致超付风险;变更签证审批流程冗长,现场签证单平均流转时间达 15 天,增加结算争议隐患。

(4)文化理念滞后:基层参与度不足

精益管理强调全员参与,但房企普遍存在 “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职责” 的误区。一线施工人员缺乏改进动力,甚至为方便施工擅自变更工艺,导致质量返工与成本增加。

4、精益管理视角下的成本控制路径构建

4.1 价值流导向的成本规划体系

4.1.1 全流程价值流映射与浪费识别

运用 VSM(价值流图析)工具,对项目开发流程进行可视化建模,区分增值活动(VA)、必要非增值活动(NVA-1)、非增值活动(NVA-2)。以桩基工程为例:

VA:打桩作业、桩基检测(直接创造客户价值);

NVA-1:图纸会审、安全交底(必要但不增值,需压缩时间);

NVA-2:桩机等待进场、材料多次倒运(纯粹浪费,需消除)。

通过绘制现状价值流图,房企识别出桩基工程中 “场地平整不达标导致桩机反复调平” 的浪费点,通过优化场地交付标准,缩短工期 10 天,节约成本 120 万元。

4.1.2 设计阶段的价值成本平衡

建立 “价值 - 成本” 双维度评审机制,在方案设计阶段引入 DFC(设计成本控制)理念:

推行标准化设计:复制成熟产品线,减少个性化定制带来的设计变更风险。如碧桂园 “SSGF” 工业化体系,通过标准化部品部件,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30%;

开展价值工程(VE)分析:对高成本分项(如外立面、装修标准)进行功能成本比测算,剔除冗余功能。

4.2 全流程协同机制优化

4.2.1 建立 “拉动式” 计划管理体系

改变传统 “推动式” 计划模式,以客户交付节点为起点,倒排各环节工期,通过 “里程碑节点 + 缓冲时间” 减少等待浪费。

4.2.2 构建跨部门集成工作坊(IWK)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程验收等关键节点,组织设计、工程、成本、采购部门联合办公,实时解决界面冲突。例如,在机电安装阶段,通过集成工作坊提前发现管线与结构冲突问题,避免后期返工导致的成本增加。

4.2.3 供应链精益化管理

推行 JIT(准时制)采购: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 “按需供货”,降低库存成本。实施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供应商负责施工现场材料仓储管理,减少搬运与损耗浪费。

4.3 精益化成本控制工具平台构建

4.3.1 数字化成本监控系统

整合 BIM 技术与 ERP 系统,建立三维成本数据库,实现 “图纸 - 清单 - 现场” 实时联动。设计变更实时计价:通过 BIM 模型自动测算变更影响,避免漏算错算;进度成本动态匹配:按形象进度监控成本支出,及时预警超支风险。

4.3.2 持续改进工具应用

开展 “改善提案” 活动:鼓励一线员工提出消除浪费的建议,如优化材料堆放区布局减少搬运距离,采纳后给予积分奖励;

建立 A3 报告制度:对超支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5Why 法),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避免重复发生。

4.4 精益文化与组织能力培育

4.4.1 全员成本意识塑造

通过培训、看板管理、案例分享,将 “消除浪费” 融入企业文化,明确 “每个环节的低效都是成本增加的源头”。针对全集团全项目开展“降本增效,两降一保”重点专题行动,要求全专业条线(成本、设计、运营、财务、营销等)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研究梳理合规合理降本点,半年内收集有效提案 256项并编制成册形成内部案例库,推广至全集团项目,通过全维度的降本措施:(1)工程成本通过调整合理适配,降低无效配置,针对货不对板、未按合同履约,未按图施工进行合规合理核减,累计降低约34.80亿元 (2)管理费部分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调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条线的强强整合,累计降低约9.23亿(3)融资降本通过强化“白名单”管理,借助政策利好面,对高利率融资进行融资替换、积极还款,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总对总”管理,大额/多项目合作融资,总对总政策拉通,必要时推进债务重组,降低融资成本,累计节约成本约45.83亿元。

4.4.2 组织架构适应性调整

设立 “精益推进办公室”:统筹跨部门改善项目,确保价值流优化不受部门利益制约;

推行 “大运营” 管理模式:打破设计、工程、成本部门壁垒,建立以项目为单元的集成化团队,增强全流程管控能力。

5、案例分析:中梁集团精益成本控制实践

5.1 案例背景

中梁作为行业前20强,2020-21年遇到市场材料大幅波动及疫情的影响,造成项目工程项目成本超支。后通过具体落地措施止亏为盈,其核心是将精益管理融入工程全周期。

5.2 关键措施

(1)通过 “住宅标准产品线”,实现户型、部品、工艺标准化,变更率控制在 1.5% 以内;

(2)通过实施“招标标准化清单”,减少无效招标项,深化图纸,优化施工工序,锁定标准成本数据,单方降低35元/m2;

(3)制定“无效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详细的成本管控细则,约束每个环节的成本限额及单方指标约定,减少无效成本的浪费,做到目标成本及动态成本可控,较前期项目相比降低11元/m2;

(4)数字化成本管理平台:依托 “新成本系统”,实时监控各项目动态成本,超支预警响应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8小时;

5.3 实施成效

近三年,通过全周期精益管理,全过程工程运营成本单方结余约45元/m2,并助力项目顺利竣备及交付,实现成本与交付的良性互动。

6、结论

精益管理通过价值流优化、全流程协同、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大型房企工程运营中的流程割裂与隐性浪费问题;成本控制的核心不是单纯压缩支出,而是通过消除非增值活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精益实践需要组织架构、文化理念、技术工具的系统性变革,尤其要注重基层员工的参与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

建议:房企应建立 “战略 - 流程 - 工具 - 文化” 四位一体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避免碎片化改进;加强与供应商、施工方的协同创新,将精益理念延伸至整个产业链;借助 BIM、AI 等新技术提升价值流分析的精准度,实现成本控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精益管理与绿色建造、智能化技术的融合路径,以及在商业地产、城市更新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差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刘洪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 何清华,陈勇。精益建造理论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J]. 建筑经济,2018 (5):31-35.

[4]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 [R]. 深圳,2024.

[5]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M]. 自由出版社,1985.(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