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刘洋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五中学 131500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将知识与生活割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际上,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源头活水,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将生活情境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创设日常场景、结合生活故事等方式,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情景;教学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面临诸多挑战。这是因为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而生活情境可以成为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生活中丰富的场景、有趣的故事,都可以为语文教学所用。把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新大门。它能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一、创设日常场景,引入课文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引入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面对抽象的语文知识时,往往会因理解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而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学生亲身经历且熟知的情境,能够为他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抽象知识的桥梁。当这些场景被呈现在课堂上,原本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瞬间变得具体可感。例如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抽象概念,通过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件相结合,学生能迅速理解其含义。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便会主动投入精力,更易接受新知识。而且,当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就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升语文综合素养【1】。
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生活场景引入课文。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一段轻快的鸟鸣声和微风拂动树叶的音效,营造出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沉浸在回忆之中,回想自己在春天里的独特经历。学生们的思绪瞬间被拉回春日,有的想起在公园踏青时,踏入那片如绿毯般柔软的草地,脚下的草尖轻轻挠着脚心的奇妙触感;有的回忆起看到漫山遍野繁花盛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绚丽色彩交织的震撼画面;还有的仿佛再次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那声音在树林间回荡,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分享这些经历,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的春日趣事,课堂氛围瞬间热烈起来。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巧妙引入课文中对春天细致入微的描写,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描写。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经历过的春天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更加生动、细腻,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笔下春天的蓬勃生机,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春天那溢于言表的赞美之情,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故事,解析文章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生活故事凭借其独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轻松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且渴望探索的阶段,相较于枯燥的理论讲解,鲜活的生活故事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当教师将生活故事与课文解析有机结合时,学生便能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认知的切入点【2】。语文课文往往蕴含着复杂多元的情感,从亲情、友情到家国情怀,还包含着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一些文章揭示了成长的烦恼与蜕变,另一些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学生从生活故事这一熟悉情境出发,能更顺利地跨越理解的障碍,深入到课文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分析、思考,逐步掌握透过文字表象挖掘深层内涵的方法,文本解读能力也随之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从浅层次阅读向深度阅读的跨越。
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以一段真挚的生活故事开启课堂。教师缓缓讲述自己儿时有位邻居奶奶,看似普通,穿着朴素,说话嗓门还大。可就是这位奶奶,在教师父母忙碌时,总会热情地照顾自己,给自己送来亲手做的点心。有一次,自己生病卧床,奶奶焦急万分,四处寻来偏方为自己治病。她的善良与关怀,在童年时光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故事讲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类似的小人物,学生们纷纷陷入沉思,有的想起小区门口总是微笑着打招呼的保安大叔,有的忆起热心帮忙搬重物的快递小哥。随后,教师自然地引入课文,和学生一同细致分析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探讨过程中,学生们联系生活中的那些小人物,真切地感受到阿长虽有着诸多小毛病,却拥有一颗无比善良、朴实的心,也深刻领会到她对于鲁迅而言,不仅仅是保姆,更是童年温暖的陪伴者,理解了文章对小人物的赞美以及作者对童年回忆的珍视。
三、结语
总之,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积极的意义。通过创设日常场景引入课文知识,学生能轻松理解抽象概念,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知识迁移能力也得到提升;借助生活故事解析文章内涵,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跨越理解障碍,进而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应当重视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中不断进步,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辉.依得生活本源引来教学活水——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境设计路径[J].语文教学之友,2024,43(12):40-42.
[2]李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以《桃花源记》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10):106-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