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双碳”战略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作者

何歆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适应这一变化,培养具备绿色生产与低碳技术能力的人才,以满足行业对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双碳”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进,以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高职院校;纺织服装;双碳战略;低碳技术

1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服装行业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服装行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审美特点与基本需求。通过对服装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发现该行业对设计师、制版师、样衣师、生产管理等人员需求较大,希望有专业人才进入服装行业,以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当前部分服装企业出现人员结构单一、知识范围窄、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一体化发展需求。正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所以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需要从业人员具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了解服装生产工艺基础,掌握服装缝制技巧以及相关管理知识,可以解决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积极获取行业发展信息,了解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基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服装行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中关于绿色生产与低碳技术的内容较为薄弱,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绿色生产相关知识较少,对低碳环保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不足。

2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双碳”战略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2.1增设绿色生产与低碳技术相关课程

为了应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转型需求,高职院校应在课程体系中增设绿色生产与低碳技术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应包括绿色生产工艺、低碳材料应用、环保法规与标准等内容,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低碳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了解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及绿色生产的必要性,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提升他们在绿色生产领域的专业素养。此外,课程的设置应结合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讲授,从而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绿色生产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融入节能环保理念的全程教学设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全程教学设计中,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应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产中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将节能环保理念贯穿于各类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都能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节能环保主题的校园活动,如环保时装秀、低碳技术创新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节能环保教育体系。

2.3建立绿色生产实验室,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绿色生产技能,应建立绿色生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低碳环保技术的实训环境。绿色生产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低碳设备和工艺,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能够真实地体验绿色生产的流程和技术。例如,引入节能型染色设备、循环利用水处理系统等,帮助学生掌握低碳环保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在实验室中的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此外,实验室的建设应注重与行业技术的同步更新,引进最前沿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绿色生产实训项目,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体验到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的实践教学,提高其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

2.4开展企业绿色生产实践活动,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与纺织服装企业共同开展绿色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低碳技术。企业可以提供绿色生产的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绿色生产项目,了解绿色生产的具体流程和要求。通过企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绿色生产的理解,还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推动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绿色生产课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深化校企合作的效果,可以探索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如共建绿色生产实训基地、定期开展企业导师进校园活动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企业的持续支持与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此外,通过与企业共同举办低碳技术竞赛、绿色生产创新大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绿色生产的兴趣和参与度,为行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绿色生产人才。

2.5提高教师对绿色低碳技术的认知与教学能力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绿色低碳技术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研讨会、企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对绿色生产和低碳技术的认知水平,增强其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学,与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应涵盖绿色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低碳材料的应用以及行业绿色转型的实际案例,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深度和教学水平。建立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例如组织教师赴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绿色生产项目等,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对绿色生产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结束语

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绿色转型。通过增设绿色课程、融入节能环保理念、建立绿色生产实验室、深化校企合作以及提高教师绿色低碳技术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行业绿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志慧.基于“一转变,三融合”探索纺织类非遗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53(06):210-212.

[2]李帅.科教兴国背景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53(0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