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四步走”策略
周颖
昆山市锦溪中心小学校
摘要:小古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的“四步策略”:即“诵读先行,培养语感”、“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悟写法”、“拓展延伸,读写结合”,在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案例时,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小古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引言: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小古文,作为这一文化的精华,因其简练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小古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较大,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常常遇到挑战。因此,研究并运用有效的小古文阅读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整体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对小古文学习兴趣不高
小古文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无趣,兴趣不高。有些学生觉得小古文难以掌握,对它心存畏惧,不愿积极去学习和探索。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小古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翻译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缺乏对小古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拓展,使得小古文阅读教学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达到深层次的教学效果。
(三)家校合作不足,缺乏有效支持
小古文阅读教学中,家校合作的缺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家长对小古文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支持不足。此外,学校与家庭在沟通方面存在不足,也使得家长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挑战,无法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二、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四步走”策略
针对当前小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提出了小古文阅读教学“四步走”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古文,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第一步:诵读先行,培养语感
朗诵是小古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借助朗诵活动,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小古文的语言节奏和音韵之美,从而提升对古文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力。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个经常用于教学的小古文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关注语言的节奏变化,如停顿和重音。通过反复练习诵读,学生能够慢慢体会小古文的韵律和美感,进而提高他们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司马光砸破水缸的情景,体会他表现出的机智与勇敢。
(二)第二步: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古文言简意赅,但由于包含大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汇和特别的句型,学生常常需要依靠注释以及参考书籍来帮助理解其内容。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精卫填海》是一篇富有寓意的传统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通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不常见的字词及古今词义的差别。例如,“曰”在文中解释为“说”,“少女”在古文中意指“小女儿”等。通过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独特句式和修辞技巧。例如,《精卫填海》一文中有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在这里,“以”表示目的,而“于”则表示地点。这类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鲜有应用。学生通过解析这些特有的句式和修辞技巧,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三)第三步:品味语言,感悟写法
小古文的表达方式独具特色和吸引力。通过欣赏其语言,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小古文的语言之美,还能领略其意境之美,这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收录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一篇精简的小古文。当教师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独特之处。比如,“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句,“树在道边而多子”详细描绘了李树的位置及其果实的丰盛,“此必苦李”则是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的判断。这种简练且直白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了小古文的特殊魅力。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小古文的写作特色。比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王戎的行动和言论生动地表现出他的智慧和独到见解。这种利用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个性和品质的方法在小古文中相对普遍。通过理解这些写作特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小古文的写作规律和技巧。
(四)第四步: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在教授小古文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拓展延伸是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小古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囊萤夜读》的古文,描述了古人如何刻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比如,车胤虽然家境贫困,但依然坚持努力求学的故事,这能够激励学生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拼搏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古代人物刻苦学习的其他故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或者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对努力学习的心得和感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小古文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应用“四步走”策略——先行诵读、借助注释、品味语言、拓展延伸与读写结合——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探索小古文的世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策略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应用这些策略来优化小古文阅读教学,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祥,徐如松.遇见语文遇见文化——小古文群文阅读“三笑”教学片断及评析[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7(5):18-22.
[2]张飞燕.巧借句式判断 激趣古文阅读——浅谈句式判断对小古文阅读的有效性[J]. 科学与财富,2017(5):153-153.
[3]彭彩源.古文六步自主阅读教学法初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