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实践
王东兰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摘要: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目前语文教育中一个关键且迫切需要关注的领域。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通常过度强调技巧和格式,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况的审视,并借鉴部编版教科书的特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多种思维方式。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了创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文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提升文化水平。但目前,这一教学领域面临着若干挑战,包括学生对写作缺少热情、思维模式固定以及缺乏创造力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本文探讨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些方案旨在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通过各种策略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学素养,最终提升他们的作文能力。
一、构建科学的教学理论框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首先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理论体系。深入掌握和分析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根本。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书籍中,编撰结构特别强调能力层次的递进,同时作文教学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独立位置。
自三年级起,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对习作进行了系统的编排,每本教材都设有专门的习作单元来应对写作教学的关键难题。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特别设有以“聚焦中心思想进行写作”的单元。教师可以借助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跳水》这一课文,指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章的核心思想,这种做法为后续的六年级写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教材的结构设计不仅构建了完整的写作培养体系,还与学生写作技能成长的自然规律相吻合。依托此教学结构,教师能够全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准确、清晰地阐述核心主题,从而增强其文章的逻辑性与结构性。
二、整合习作知识,构建全面知识网络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媒介,也助力教师深入掌握教育内容、审视教学策略并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并精确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相关知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编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方法来安排写作相关内容,创建了一套完善的学习系统。例如,在五年级的上学期教材中,共设有八次不同的写作练习,涉及多种写作风格如记述文、创意写作和说明文等。这些练习的主题多样,例如“珍爱的物品”和“漫画”等。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每本教材还包括了特定的写作单元和一些课后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在标点使用、语言表达和文章修订等多个层面得到提升。整个教材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帮助他们从基本的写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自由表达,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实施“双线结构”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双轨教学模式”主要围绕阅读和表达这两大核心能力展开。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通过独立和互补的方式教授这两门技能,旨在帮助学生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双线并进方式,教育过程更全面地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关键方面。
在探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我的拿手好戏》一文时,我们看到这是一篇很好的结合写作与阅读技巧的案例。这个章节不仅包含了详细的写作提纲,还提供了实际写作的机会。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及其写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学生被鼓励尝试采用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述来展现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需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并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进而运用于实际写作当中,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才能。这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教师可以有效引导他们去更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并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在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策划一次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例如进行“椅子抢夺战”或者“贴鼻子游戏”。这种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们回顾此次活动的全过程,让他们尝试描述个人的体验和情感。此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悟,还能有效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灵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更生动和真实地把握写作的核心要素,提高写作能力。
针对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漫画”单元,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例如,让学生首先注意观察周围的老师们,然后尝试将所观察到的老师形象以及他们的独特性质用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老师的角色,还能感受到师生间的深厚情感,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意表达能力。
五、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与评价
在教学中,指导和评估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于加强其写作技巧至关重要。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写作过程,不仅可以协助他们识别并克服挑战,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提高。这种实践能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更多的自我反思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在探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中主题写作”的教学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环节前,教师能通过激发课堂讨论或提问,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素材选择。进入写作阶段,教师通过巡回辅导的方式,及时识别并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作文完成后,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学生能得到关于其文章的具体反馈。这套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精确地识别出自身在写作上的弱点,还有效促进了他们写作技能的逐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提供的写作单元来指引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以五年级上册的单元“我的心爱之物”为例,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深度阅读相关课文,并通过讨论平台促进学生对于如何表达对珍爱物品的特性和情感连接的理解。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尝试写作,实践他们的表达技巧。最终,通过分析优秀的写作样本并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反馈与改进建议。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描述他们所珍爱的物品,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时,也致力于加强其综合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实践和创新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此外,这一教学领域也需要更多教育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参与,以便共同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烁.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3):37-39.
[2]曾思雨.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深度阅读实践策略——从《边城(节选)》的教学说开去[J].七彩语文,2024(40):74-76.
[3]李霞.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2024 (2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