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司马静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教育改革持续发展,使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的主导理念。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关键,因为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也是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此为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教育理念的重心,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的计算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解题技能的关键。尽管如此,目前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方式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解析核心素养理念,并依据其精神,来提出和探究更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

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社会适应所需的关键技能与基本品格,包括了认知技巧、情感处理、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等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其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引入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忽略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其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需求,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思维训练,培养计算思维

当今的教育环境,强调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就包括了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设计富有挑战性及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运用其数学知识以分析及解决问题。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其中包含了诸多与真实生活场景相关的题目,例如涉及购物和工程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这些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使用学过的计算技巧来找出解答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就有介绍与购物相关的实用数学题。这个问题场景是:小明在超市中选购了若干种物品,每种物品都标明了单价和数量。题目的要求是:计算小明全部购物所需的总费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把每项商品的单价和购买数量写出来,接着用乘法求出每项商品的费用合计,最终把这些合计值加起来,得到全部的购物费用。这样的练习,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乘法和加法,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如游戏化、情景模拟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一个个充满乐趣的环境中掌握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许多旨在提升计算技巧的有趣活动,包括数字猜谜游戏和数学轮流接力赛。这些互动性强的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的技能提升。此外,老师可以依据学生平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具实用价值的数学问题,以此来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关于时间推算的问题,涉及学生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行程时间。这个案例描述了小明离开家后用了一段特定时间达到学校,并需要学生计算他抵达学校的具体时间。教师可以基于此,设立一个名为“时间小达人”的互动游戏,游戏中包括多个类似的时间计算问题。例如,题目可能是“小明7点离家前往学校,用时20分钟,问小明何时到校?”学生要在限定时间内解答这些问题,并且与同伴竞争。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计时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快速思考与算术解答能力。通过这种竞技和学习结合的方式,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

3.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鉴于学生在数学能力和兴趣方面的不同,教师应当重视差异化教学。这意味着教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和需求,将学生进行分组,制定适合各个组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于那些数学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探索和学习;而对那些计算基础较弱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提升。此外,教师还需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每位学生的独特学习需求。

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的教材中,有一个涉及分数计算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质的题目,如包含分数的加、减、乘、除等,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通过详细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使其逐步提高和掌握必要的计算技巧。此外,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帮助,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4.加强实践应用,培养数学素养

教师应当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通过设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与家庭经济管理或旅行预算相关的题目。教师可以依托这类题目,鼓励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此外,安排如数学竞赛或互动数学游戏等活动,也非常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能够在乐趣中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在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提供了一个关于家庭财务管理的实际案例。这个案例涉及到小明一家在一个月内的财务流水,包含具体的收入与开销数据。学生需要据此计算出该家庭当月的总收入、总支出以及最终的结余资金。此外,为了使学习更贴近生活,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后,调查并记录自己家的财务状况,并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这些数据。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处理家庭财务的技能,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综合而持久的任务。这一过程,涉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强化思维技能训练,以及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同时,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也是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邓燕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2 (06):67-69.

[2]黎裕祥.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J].新教育,2021(19):58-59.

[3]邵丽美.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