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路径

作者

胡晋豫

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邮编714000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思政教育本身属于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则可为思政教育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对此,需加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路径的研究力度,以此推动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管理;协同发展

一、凝聚共识并转变辅导员思想认知

理念本质上属于影响行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而认识则需以实践为载体方能产生。对此,为助力于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那么便需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转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以此确保辅导员管理能够与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产生共识,从而深化辅导员对于思政教育与自身管理工作融合价值的认识层次,最终促使辅导员能够通过自身思政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就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展开探索,并通过持续学习、与高校思政专业教师进行沟通等多种方式,拓宽自身思政教育视野、丰富自身思政教育知识结构,进而以高水平的协同教育能力,为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此过程中,共识的凝聚需从高校角度出发,依托自身思政教育资源,制定科学的辅导员思政专业培训方案,组织马克思学院、校党委等定期开展辅导员教培工作,借此帮助辅导员在专业培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共识,并达到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能力的良好效果。此外,辅导员还应从自身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主动就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思政教育与思政课专业教师展开沟通,以此寻找到解决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最终全面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效率、质量的提升。

二、尊重高校学生个性发展

为实现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目标,那么辅导员便需在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工作的期间,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确保 思政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均能够以学生个性化为基础,以此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助力于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开展。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展开综合分析,并以此为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加强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关注度,从而真正寻找出能够契合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的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开展方法,最终在明确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同时,凸显辅导员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思政教育价值,进而为两者协同发展效率、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2]。其次,辅导员还需在落实管理工作时,予以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支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类问题,以此在全面满足学生物质、精神需求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次,辅导员还需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耐心,以细心的管理工作态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潜在的心理、生活问题,助力于学生成长、发展自信心的构建,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成长状态下,积极接受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思政教育,最终为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提升及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

三、协调思政教育与管理内容

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其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宿舍管理、评优管理等内容,为切实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那么便需从不同管理内容角度出发,构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在宿舍管理方面,宿舍作为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之一,其与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此,辅导员需针对宿舍管理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展开深入探索,以优化学生生活环境为基础,助力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最终达到在宿舍管理中推动学生思想品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思政教育与管理效果。在此过程中,为进一步确保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效率,辅导员还可基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制定科学的宿舍管理制度,并组织学生从自身成长发展需求角度出发,针对宿舍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借此有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及规则意识的提升。其次,评优管理方面,辅导员需正确认识到评优在学生学习成果、发展状况等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并依据评优结果转变学生对于自我以及对于学习的认知。对此,辅导员需充分贯彻公平、公正的评优原则,通过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在评优期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协同提升,进而在帮助学生明确个体学习、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作为评优过程中的一项评判标准,进而在实现良好评优管理效果的同时,有效加强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效率,最终为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内容协调性的提升及两者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3]。

四、健全协同发展机制

科学、完善的机制本质上属于推动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的主要力量。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本身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对此,为进一步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便需将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机制的健全重点关注起来,以完善的机制推动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协同发展效率的提升,并借此在为两者协同发展注入全新力量的同时,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及学生管理目标均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协同发展机制的健全方面,首先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组织在协同育人方面具有的领导价值,借助党管人才呈现出的优势,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教育体系,并通过专业培训、研修等多项工作的深入实施,切实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水平与管理能力。其次,加强协同育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力度,充分调动辅导员落实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借此在凸显辅导员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将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一同科学融合到辅导员年度考核体系中,使其能够在考核机制的影响下,提升自身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工作积极性[4]。再次,持续推进高校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工作,以强化辅导员联动效能的方式,助力于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引导各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积极辅助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凝聚高校协同育人资源,从而在有效形成教育合力的基础上,切实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开展价值愈发明显。对此,为充分发挥辅导员本身具有的思政教育职能,拓展思政教育范围、提升学生管理成效,那么便需将高校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重点关注起来,通过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以此助力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志丽. 基于思政教育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途径探究 [J]. 才智, 2023, (19): 121-124.

[2]宋冬冬. 信息化赋能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路径刍议 [J]. 中国新通信, 2022, 24 (24): 75-77.

[3]高莹. 试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技巧 [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5): 130-132.

[4]高祎擎.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对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 (06): 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