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朱欢
浠水县丁司垱镇卫生院 湖北黄冈 438202
摘要:目的:探讨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具体例数]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一、引言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动力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雷尼替丁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多潘立酮则可促进胃肠蠕动,二者联合使用在理论上可能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实际疗效和安全性。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所接受治疗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86%(37例),女性患者占14%(6例),年龄范围在18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2±9.47)岁,病程从2年到1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2±1.7)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81%(35例),女性患者占19%(8例),年龄范围在20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2±9.68)岁,病程从2年到12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8±2.4)年。经过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中,患者仅接受雷尼替丁治疗,每日三次,每次150 mg,均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种治疗方案旨在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不适。而在观察组中,患者在接受相同剂量的雷尼替丁治疗的同时,还联合使用了多潘立酮,每次10 mg,同样每日三次。多潘立酮作为一种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能够增强胃部排空能力,从而减轻消化不良症状。两个组别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药物,并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三)观察指标
1.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对于患者和医生都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疗效可分为三种情况: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是指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表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有效则是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有一定好转,说明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无效则是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提示治疗未产生预期效果。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程长短、治疗方案等多个因素,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2. 安全性评价
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关键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了头晕和乏力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泻和皮疹。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我们计划实施更为细致的监测措施,增加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频次,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此外,我们将与每位患者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疑虑。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将积极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负担。这可能包括调整药物剂量、更改用药时间或引入其他辅助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我们相信,通过团队的努力和患者的配合,我们能够克服这些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四)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计数资料,我们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通过x²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腹泻、皮疹等)在频率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治疗组中的不良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果
(一)治疗效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52%,绝大部分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4.63%。这一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因为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是由随机误差导致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例如观察组可能采用了更为先进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观察组的患者在病情上可能更加符合该治疗方法的特点。无论原因如何,这一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医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安全性
在医学研究中,对药物或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本观察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而对照组为4.48%。尽管从数值上看,对照组的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经过严谨的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卡方值为1.054,P值为0.305,这表明在当前样本量和统计方法下,我们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持续的研究和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安全边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方案。
四、讨论
(一)治疗效果分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的联合应用,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展现出卓越效果。前者通过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显著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为胃黏膜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后者则专注于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肠动力,有效缓解腹胀、恶心等消化不适。两者相辅相成,既解决了胃酸分泌过多的问题,又调整了胃肠动力失衡,从两个关键维度综合施治,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全面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和胃黏膜修复质量。这种联合疗法为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
(二)安全性分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患者。这种组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雷尼替丁作为H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炎症;而多潘立酮作为促胃肠动力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两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协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尽管这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表现出色,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大样本、长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为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五、结论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供医生选择,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宋波.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100-101.
[2] 陈雁.慢性胃炎治疗中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的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17,2(24):40-41+44.
[3] 冷国杰.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