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作者

郑晓敏

诏安县西潭中学 363505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并论述“巧用物理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布置教具制作任务,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应用物理自制教具,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等策略,旨在为初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自制教具;高效课堂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物理动手操作能力更加注重,因此,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进行物理课堂教学,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制作以及探究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培育物理人才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更加应该探究自制教具在高效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策略,以便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一、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自制教具具有重要作用。其一,弥补物理教学用具不足的问题。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方式理解物理规律。但实验室的物理器材无法满足所有物理课程的演示要求,通过自制教具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其二,形成良好的物理课堂氛围。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不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教具制作,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进而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其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物理自制教具的应用,让学生打破固有思路,根据物理知识进行教具的创新设计与制作,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力,进而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一)巧用物理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巧用物理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其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很难对其概念加以掌握,进而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薄弱,对其后续学习造成较大阻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了解学生不理解的物理概念,从而进行教具的制作。为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应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课程《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运用自制教具对学生进行其原理的阐释。虽然教材中写明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如果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虽然可以暂时对其进行记忆,但随着越来越多物理知识的输入,会让学生头脑发生混乱,无法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可利用自制教具对此物理原理加以解释,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对其原理加以证明。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激光笔、穿衣镜、白板、水彩笔等实验材料,并在课堂中进行自制教具的演示。打开激光笔,在平面镜中反射光线,学生可通过笔和白板绘制其光线路径,通过自制教具的实验演示证明物理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

(二)布置教具制作任务,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为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应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在物理课堂中为学生布置教具的制作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结合物理知识完成自制教具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自制教具任务的布置,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学习主体,使其深入参与其中,还能在自制教具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课程《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教具制作任务,让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教具的制作,从而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学生可在课下提前收集教具的制作材料,为课堂教具制作奠定基础。如,学生可以提前准备矿泉水瓶、水盆、水等物质,并通过对矿泉水瓶加水的方式控制其重量,并将其放置于水盆中,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总之,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教具进行物理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对比实验,并与物理教材中物体的沉浮条件理论进行对比印证,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应用物理自制教具,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应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对物理实验加以探究,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物理知识学习时,与现实生活加以关联。通过物理知识验证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印证物理教材理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理解。实验探究作为物理知识印证的首要手段,教师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课程《光的直线传播》时,为让学生探究小孔成像原理,教师可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易拉罐、蜡烛、薄膜、剪刀、火机等材料,并在实验探究前进行教具的制作。学生可使用剪刀将易拉罐开口端剪开,并用薄膜覆盖,使用橡皮筋固定薄膜。易拉罐底端穿一个小孔,点燃蜡烛,不断改变小孔与蜡烛之间的距离,观察薄膜中的成像情况,使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其光是怎样通过小孔传播的。教师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是否相关?蜡烛的大小是否影响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加以探究,进而强化其实验探究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器材,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物理自制教具进行课堂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教具的制作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吴庆安.新课程导学,2016(08)

[2]初中物理自制教具的设制优化及其运用研究[D]. 郑蕊.云南师范大学,2019

[3]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自制教具的作用探究[J]. 葛亚梅.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2)

[4]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J]. 阮志锋.中学理科园地,2022(01)

[5]浅析初中物理教学自制教具的开发. 詹瑾.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1)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2023年度诏安县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下自制教具辅助物理教学的研究”(ZAKT23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