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四维联动”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探究

作者

刘姝含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一、引 言

幼儿园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为例,结合其“四维联动·全浸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深入探讨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旨在为提高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四维联动·全浸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概述

该课程以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层面构建课程目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核心主导效能和“三课交融”(线下讲授、线上拓展与第二课堂实践体验)的策略,借助课程、教师、学生、社会四方协同联动的教育模式,达成浸润式育人成效。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三维度四层次”模式

(1)三维度

基本要求维度:关注学生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等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安排、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同时采用阶段考核和期末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思政要求维度:考察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的兼容性和适宜性,学生在课程中受到的启发、创新能力和对思政元素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观察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如何体现这些元素,并评估其创新能力。

实践要求维度:重视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地表达和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学生在课堂表现、生活习惯、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感等方面的行为改变。例如,通过实践观察、自评与他评,评估学生在课堂内外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2)四层次

反应层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思政元素的初步感受。例如,在课程结束后立即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度、对思政元素融入的看法等。

学习层次:采用阶段考核、期末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例如,通过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期末测试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行为层次:通过实践观察、自评与他评等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行为表现,判断思政教育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观察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了解其行为变化。

效果层次:依据出勤及操行考核、学生在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等,综合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例如,通过收集学生在专业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和社会实践中的反馈,评估课程思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

四、“四维联动”与课程评价体系的融合

(1)课程维度

课程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在评价体系中,要关注课程内容是否紧密围绕思政主线,是否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例如,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将艺术学科知识、儿童艺术发展知识和教学策略与方法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主题选择上,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介绍传统节日元素的课程中,融入节日的由来、习俗等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这些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维度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在评价体系中,要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能够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估其在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效果。

(3)学生维度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评价体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为核心。在“四维联动”模式下,要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升,特别是在价值塑造方面的表现。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是否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实践观察,评估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思政元素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学生是否能够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团结、友爱、互助等。

(4)社会维度

社会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场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期望。在评价体系中,要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是否能够与家长和社会各界有效沟通合作,是否得到了社会实践单位的好评等。此外,还要收集社会反馈,了解社会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的认可度和建议。例如,通过与社会实践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收集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五、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1)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作品分析、实践考核等,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和认知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举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通过分析学生的艺术作品,判断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考核,检验学生在设计和实施融入思政元素的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能力。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自评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学生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家长和社会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例如,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践体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社会实践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收集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3)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课程思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例如,通过阶段性的评价,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思政素养的发展变化;根据社会反馈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

六、课程评价与成效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中,通过“三维度四层次”模式,全面考量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四维联动”的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闭环。

(1)课程维度

持续关注课程内容与思政主线的紧密结合程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课程内容分析中,发现将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部分深受学生喜爱。如介绍传统节日元素的课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索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这表明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可行性。

(2)教师维度

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动态评估。例如,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但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学习。

结论

幼儿园艺术教育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课程、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将“三维度四层次”的评价体系与“四维联动”的思政课程模式有机融合,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价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 张华, & 李明. (2023). 幼儿园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35(2), 45-52.

[2]. 王丽, 赵强, & 陈红. (20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教育探索, (6),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