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徐颂乔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强调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重要性,指出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并通过积极心理学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思想,用积极心理学武装教师队伍,以及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管理之中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积极情感体验,塑造他们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最后,本文总结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
一、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性品质积极方面,以及人的美德和力量,帮助人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发挥人性的优点与价值的一门科学。[1]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将会在学生发展自身的潜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同时提高学生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此外,积极心理学对于改善课堂氛围、丰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渠道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差强人意,说到底就是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如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更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案例教学之中,走进案例产生共情,以达到教学效果。积极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情感,在课堂上,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有不同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对它们的积极面进行放大,挖掘,回应它们的积极情感,营造一个和谐、接纳、热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积极发现自身的优势,充分鼓励和引导,增强提高它们的信心和课堂的参与度,既深化了心理体验,调动了课堂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品质,甚至可以对其他学生产生情绪渲染,使整个班级融入课堂教学。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目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旧集中在心理异常现象的解析、病理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根据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反映,学生们认为心理课的主要作用仅在于讲解案例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通过案例的表现让他们懂得了心理疾病的症状,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个事件,但是对学生本身对心理疾病的预防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与其补救式地教授学生在消极环境中调整自我,不如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挖掘周边资源。在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干预与修复模式,而应积极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塑造积极的思维模式以及培养积极的意志品质,来更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并非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否定,而是倡导一种更为全面、前瞻性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而理健康教育更是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心理学就是这破壁的力量。不管是什么学科、采取何种教育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积极发现学生长处,及时、积极的给与学生情感回应,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以发现,教师应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维去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互相融合的,除了教学之外,它还可以运用到管理工作之中、党团建设之中、公寓文化塑造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理应不再局限于心理健康课程,它更需要与各学科教育、各教育因素、各教育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
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思想
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讲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融合正面心理学的理念,充实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讲解逆境中的自我调整的同时,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辨识、感受正面情绪、表达健全情绪感受等,通过让学生用心去回想、体验生活当中经历过的快乐、兴奋等情绪加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保持他们的健康情绪感受的持久性,塑造学生积极、开朗的人格特质。让学生能够自发性的源源不断生产正能量,让学生不仅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节,还要有能力的进行自我调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逆境和挫折,使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心理健康的防护罩,更能让他们成为他人心理健康的支持者、保卫者。
(二)用积极心理学武装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由于其职业的独特性,教师同时担任着示范者、朋友和家长等多重身份。他们的行为和言论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效管理情绪,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从而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充满正能量。这样的教师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开始更加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准备和教案编写中,他们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优点,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且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身心健康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而通过上述分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起着如虎添翼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丰富以消极心理学为主的课程内容,并将提升学生幸福感与愉悦感的方法整合其中。同时各学科教师也要学习、运用积极心理学得方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由己及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教师心中,以身带生,真正做到全员联动,提高、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和效果,多方位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课程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王佳利.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探索,2013(03):138-139.
[2]武文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24,(28):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