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发展挑战
王逸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新文科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 思维模式, 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新文科一方面强调采用科技手段研究人文社会科学, 另一方面关注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人文社科问题,主张从文科视角分析科技发展的前景。新文科建设源自解决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共同问题的现实需求, 其本质是问题驱动式创新, 其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 即当前的文科建设,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赋予其更加有力的动能,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新文科建设关乎的是文科教育改革,不仅要重新审视和评估现有文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新理念对文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研究范式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教学改革困境。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发展还受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挑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掌握语法知识为主,注重笔头翻译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外语资料和学习资源。学生对外语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追求的是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技能。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求外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基于此,研究外语专业发展的背景意义重大。本课题将深入分析高校外语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和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外语专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撑,促进其与时俱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别于传统文科,新文科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新文科一方面强调采用科技手段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关注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人文社科问题,主张从文科视角分析科技发展的前景。新文科建设源自解决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共同问题的现实需求,其本质是问题驱动式创新,其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即当前的文科建设,不能满
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赋予其更加有力的动能,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新文科建设关乎的是文科教育改革,不仅要重新审视和评估现有文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新理念对文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研究范式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2019年3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论坛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从世界发展来看,世界的新变革呼唤新文科建设;从中国发展来看,新时代呼唤新文科;从教育改革发展来看,教育方针呼唤新文科建设。报告同时指出,高等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正如吴岩司长所言,“大外语”之大在于外语教育覆盖全、规模大。“大外语”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未来外语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循着新文科攻守并举的路径, “大外语”的思路也就愈发清晰。“大外语”之“大”就是要树立外语学科的“大格局”意识,抓准“新文科”与“大外语”的共振契合点,即在深耕内涵的同时,拓展外延,攻守并举。“大外语”的内在特质要求高等院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方面要有较高的站位,要认识到外语教育不仅是桥梁纽带。作为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的本质所在,外语教育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之中。除担负外国文化输入、架起中外文化桥梁重任外,外语教育还要承担中国文化输出之责。同时,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外语教育为国家战略培育英才,即大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培养 “一带一路”等建设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
通过社会现象和数据分析,找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以此洞悉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不足。
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制定应对策略,使高校专业交融,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打破专业壁垒,加快专业转型,外语专业可整合各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回应新时代对“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与文学院、商学院、政法学院等学院的合作,共建跨学科研究机构,建立复合型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实现院系间的课程资源共享。
就业压力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增加。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特别是在某些专业方向或地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学科地位下降:随着科技、商务等其他学科的崛起,外语专业的学科地位可能相对下降。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对外语专业的选择有所犹豫。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科之间缺乏融合,缺乏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这可能导致学生对外语专业的兴趣减少,对其认识存在误解。教学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外语专业可能存在教育质量不高、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可能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用性不足:外语专业面临着来自不同学生群体和就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适应这种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包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对接就业市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可以加强就业指导和实践技能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职业规划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科竞争力:加强学科研究和发展,提升学科地位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选择外语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优化课程设置:专业交融,确立复合型的专业育人目标。针对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整合本校内现有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尝试构建“外语+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学院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学生交换计划、合作研究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从世界发展来看,世界的新变革呼唤新文科建设;从中国发展来看, 新时代呼唤新文科; 从教育改革发展来看, 教育方针呼唤新文科建设。顺应当前国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大外语 ”理念为国内高校外语 专业建设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及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高校要建设“新文科 ”,做强“大外语 ”培养“一精多会 ”“一专多能 ”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武汉文理学院 2023年校级教(科)研立项项目 2023xk15
作者简介:王逸,1993-4,女,汉,湖南,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法语方向,单位:武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