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强化新时代“一把手”与领导班子监督的策略研究

作者

彭海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贵港市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内“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重要性与策略。首先阐述了加强监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回顾了党内监督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分析了其优势,并指出了新时代对党内监督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最后阐述了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监督实践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一把手;领导班子;监督;

一、引言

在党的宏伟蓝图中,“一把手”作为单位的领航者,与领导班子共同构筑起引领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推动单位前进的引擎,更是党建工作的关键执行者,其领导力与党建工作成效直接关乎单位的整体风貌与未来发展。基于此,对“一把手”及领导班子的监督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二、党内监督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一)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与制度构建

党的成立初期,党内监督并不像今天这样成熟完善。在革命和建设的初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党的内部监督机制较为薄弱,党内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但随着党的不断壮大,党组织开始认识到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发展中,党内监督逐渐从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基本的制度和方法,为后来的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1.初创时期的自我约束。

在党的早期,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党员主要通过内部互相约束和道德规范来维持党的纯洁性。党的初创成员本着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自愿遵循党的决定,为革命事业奋斗。

2.建国初期的机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党内出现不正之风,党开始探索建立一些纪律检查机构,如1955年设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标志着党内监督制度开始逐步构建。

3.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内监督在制度上的创新不断加强。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将党内监督明确写入党章。随后,党的十三大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四大提出全面加强党内监督的要求,巡视制度逐步推进。

4.新时代的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内监督持续加强。2018年,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体制建设,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以“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为重点,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初步建立起“四梁八柱”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党内监督在保持党的高度纯洁性和团结统一中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二)党内监督体系的优势

一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党内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内的问题和弊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二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内监督可以促使党员干部遵循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内监督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觉悟,推动党的建设不断深化。四是预防和遏制腐败。党内监督可以有效发现腐败问题,提前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新时代对党内监督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内监督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1.新要求

(1)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内监督在保持党的高度纯洁性和战斗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监督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2)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防范和纠正党内出现的消极腐化现象。党内监督要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2.新挑战

(1)复杂外部环境。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党内监督要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压力,防止党的领导干部受到外部诱惑和干扰。

(2)问题线索的隐藏。随着腐败问题的深层次隐藏,问题线索的查找和获取变得更为困难。党内监督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问题线索的发现效率。

(3)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一些深层次、复杂性问题可能暴露出来,监督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三、“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原则

在党的领导体制中,“一把手”具有最高领导权,但监督不应妨碍统一领导。监督应当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进行,确保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实事求是原则

监督应立足于实际,真实反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纪律情况,不虚假、不夸大,确保监督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突出问题导向

监督应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突出问题导向,不仅强调积极方面的工作,更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推动问题的整改。

(四)依规依纪依法原则。监督应坚持依照党的章程、纪律和法律法规进行,做到公正无私、不徇私情,维护党的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性。

(五)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老实,不搞拉帮结派、个人英雄主义等不正之风。

(六)持之以恒原则

监督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要坚持长期性、制度性的监督,确保监督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容忽视。

(七)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要自觉进行自我监督,同时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

四、加强监督实践的方法与途径

(一)完善监督指标体系,明确监督重点

1.制定科学指标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党内监督指标体系,囊括政治纪律、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等多个方面,确保监督全面覆盖。

2.明确监督重点。通过精准的指标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监督重点,突出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确保监督精准到位。

(二)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机融合

1.加强协同合作。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舆论监督等形式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升监督效力。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现代技术,建立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督资源的整合和互补,形成合力。

(三)提高监督实效,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1.强化问题导向。将党内监督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和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干部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2.建立监督成果评估机制。设立监督成果评估体系,定期对监督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修正不足,确保监督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芝平,韩林,贺德葆。 基于“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五个三”立体监督体系探索[C]//《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21年)》编委会。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21年)。新华出版社,2023:581-582。

[2]韩建明。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J]。中国纪检监察,2022(24):48。

[3]张五洲。浅议如何有效推进“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4(04):14-17。

[4]。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措施[N]。 黑龙江日报,2022-07-09(003)。

[5]王希鹏。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行动指南[J]。中国纪检监察,2022(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