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议刀郎歌词的文学创作特征

作者

任昱侨

攀枝花市住房保障和建设项目服务中心

2024年初,沉寂多年的刀郎复出,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不分男女,不分年龄,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本文不是从音乐人角度去分析刀郎歌曲的乐理或风格,而是从普通人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刀郎重新"火"起来的原因。

《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是刀郎的成名之作,那时我还刚读小学,跟着大人哼呀哼,并不理解,只顾囫囵吞枣。随着知识面和人生阅历积累,越发喜欢这首歌的风格。纵观刀郎创作的一系列歌曲,其词作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叙述中的抒情色彩。

小说创作,故事情节是主体,矛盾冲突不断推动情节发展,以致于人物和事件悬念迭起,让读者在好奇、猎奇心理的二次创作中,逐渐沉浸在作者所虚构的故事中,读者从而获得欣赏的满足感。散文创作,作家跨越时空,把庞大的素材缩小为最精短的题材,其写人叙事不允许创作者"唠唠叨叨",甚至是又臭又长。要小而精,最好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要从一个口子挖"深井”,要从一个万花筒中看到复杂多变的世界。散文中的一人、一事和一物,都如早晨见初阳、傍晚观落日,让读者获得瞬间感悟和永久共鸣。

诗歌创作和欣赏,其难度更大。诗歌起源最早,古人在劳动协作中的号子也算"诗歌"。但是,诗歌创作受字数限制,字字珠玑;受节奏限制,字字难敲。从读者角度来看,读者欣赏的难度也大。这是因为,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多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有一个隔墙,对于没有古汉语基础欣赏者来说,就有了不小的障碍。刀郎的歌词,叙述的故事情节比较单一,如《2002年第一场雪》,开篇就是忧伤的回忆,歌词把听众带入一个特设的情与景,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下子浮现在听众脑海中,听众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这首歌在通俗的叙事中引起了更多人共鸣,历经数年而不衰。

好的歌词,不论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乐之舞之蹈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都具有极强的抒情色彩,具有情志内核。叙事是表象,抒情才是内涵。所以,刀郎歌词的抒情性是灵魂,是感染听众的"神方"。作为一位听众,一个欣赏者,我们根本无法忽略这点。若去挖掘歌词的内涵,我们更应与作者表达的内心挣扎,彷徨,向往等情感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同乐同悲,形成强大共鸣,真正体味歌词的文学艺术之美。

第二个特点是:成熟运用了"造境艺术"。

摄影可以造境,舞台可以造境,一切造境艺术,无不体现创作者的匠心。春有百花秋有月,这是良辰美境。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一草一木皆为普通之物,创作者若缺乏了造境功夫,所描绘的景物一定会苍白无力。《西海情歌》这首词,抒情主人公被置身于苍凉之境,给我们所众展现的是奇崛之美,是人对生命的天问,是人对命运的挑战。如果缺乏高原荒凉之境的衬托,生命张力就无法凸显,情感表达就失去依托。

刀郎的歌词内容,或许和他浪迹西北边陲有关,浸透了浓浓的西北风。创作者总是力图把读者带到一个"与世隔绝"之地,让听众去冥想,让听众去再度塑造。红尘滚滚,一个人在忙碌中有太多无奈,在困境中有太多怨愤,刀郎的歌词,正试图给听众创造一个"理想国",那里有悠扬的生活,慢吞吞的烟火,独来独往的洒脱。听众无法抛开红尘去修仙,但在刀郎歌词中体验到了仙境,体味到了知音抚琴之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刀郎歌词所选之景,无论是粗犷风,还是温暖风,都是作者对生活体验的再度升华,是历尽人生奔波和世态炎凉后的冷思考。刀郎的造境艺术,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有更宏大的背景,有更深的家国情怀。《镜听》中梦幻般的场景,把一个弱女子的思念和凄凉生活,描绘得活灵活现。乾隆帝对大小金川的用兵,有"十全老人"之美,帝王的文治武功不可抹杀,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作者运用独特的造境艺术展现出来了。俗活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高度统一,让听众从多角度欣赏、体验和评判。

刀郎歌词的造境艺术增强了对听众的感染力,也难怪"山歌响起的地方"都是泪水,那是听众对歌曲的深度沉醉。实践证明,刀郎歌词的造境艺术具有极强"杀伤力"。

第三个特点是:表现小人物的命运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大题材,大视野,这是歌词创作的一个方向。刀郎歌词却不是这样,他关注的是小人物的命运和体验。《罗刹海市》中一系列怪诞和不公,正是小人物在遭遇挫折后的清醒认识,是小人物对丑恶的鞭挞,是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小人物的口吻和语气,看似充满傻傻的不合群,却真实的揭露了社会生活中一群无耻之徒的荒诞。作者本身就是历经磨难的小人物,所以无论展现儿女情长,还是抒写家国情怀,就更显得情真意切,"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苦乐人生,这是刀郎歌词的显著特征。

文学创作最怕无病呻吟,刀郎歌词创作具有很强的群众性。盖世英雄,名家大家,这毕竟是少之又少的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为财米油盐而劳碌,为功名利禄而奔波,但并不意味着平凡之人就没有伟大向往。刀郎歌词关注小人物,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嬉笑怒骂皆真切。《我的楼兰》这首词,楼兰是一个象征符号,是人们对美的极致追求,是人们千百年来未了之心愿。歌词既有历史沧桑之美,又有千年遗憾之美。一个普通的楼兰美女,跨越了时空,超越了古今。

刀郎的歌词,文学性很强,再配上好的曲谱和他倾情演唱,所以广为流行。任何文学艺术,若不能激发受众共鸣和深度体验,都不会取得成功。流行的前提首先就得普普通通,正是刀郎歌词的平民视角与独特体验,才成就了他在歌坛上越走越好。我们也可以这样预判,刀郎歌词创作如果抛弃了上述的一些特征,也许就会失去生命力。再进一步断言,好的文学艺术都是扎根于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才是源头活水。文学艺术创作,只有长期坚持人民性和群众性,这才能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