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海口宗祠保护研究
陈艺茹
海口经济学院 571127
摘要: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省会,拥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价值较高的宗祠建筑。本文以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收集等方式,对这些宗祠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宗祠保护中的应用,包括三维激光扫描、BIM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提出了相应的数字化保护策略。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海口宗祠建筑特色的认识,也为传统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海口宗祠,建筑结构,数字化保护,三维激光扫描,BIM技术,虚拟现实
Abstract:As the capital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has many ancestral halls with long history and high cultural valu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Wugong Temple in Haikou city, the Zeng Ancestral Temple in Xiuying District, Haikou City, and the Changhua Temple in Waidun Village, Meilan District, Haikou,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nd layout features of these ancestral hal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ancestral hall protection, 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BIM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etc. . This study not only help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ncestral halls in Haikou, bu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igit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Keywords: Haikou Ancestral Hall, architecture, digital preservation, 3D laser scanning, BIM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宗祠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类型之一,不仅见证了海口的发展历程,也凝聚了当地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老的宗祠面临着破坏、损毁甚至消失的威胁。如何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海口市的三处代表性宗祠——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收集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宗祠的建筑特点、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并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其保护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宗祠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海口传统建筑的认识,也可以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海口宗祠保护的数字化方案,为其他类似建筑的保护提供借鉴。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可以用于宗祠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海口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研究意义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宗祠建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口市现存的宗祠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宗祠建筑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消失的风险。因此,对海口宗祠进行全面的调查、记录和保护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研究以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等具有代表性的宗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收集等方式,对这些宗祠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海口宗祠建筑的特色和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海口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也为后续的宗祠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开展,将为海口乃至海南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以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海口宗祠建筑的结构特点、数字化保护策略等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整理海口宗祠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等相关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实地考察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等代表性宗祠建筑,通过测绘、摄影等方式,详细记录宗祠的平面布局、建筑结构、装饰特点等信息。
(3)总结研究成果,提炼海口宗祠建筑的价值内涵,为海口乃至海南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海口地方志、族谱、碑刻等历史文献,以及相关研究论文、报告等,全面了解海口宗祠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
(2)实地考察法。深入海口市五公祠、海口市秀英区曾氏宗祠、海口市美兰区外墩村昌化庙等代表性宗祠,开展实地测绘、摄影等工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
(3)数据分析法。对实地考察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揭示海口宗祠建筑的特点与规律。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与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地揭示海口宗祠建筑的价值,为海口宗祠的数字化保护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海南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2海口宗祠概况
2.1海口市五公祠
海口市五公祠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海口市现存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宗祠建筑之一。五公祠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主要由正殿、东西厢房组成。
五公祠的建筑布局呈现出传统中式建筑的特点,以正殿为中心,东西厢房对称分布。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屋脊高耸,装饰精美。正殿前设有宽阔的石砌月台,与东西厢房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空间。
五公祠不仅是海口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海南传统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五公祠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如三维激光扫描、BIM技术等,对其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建模,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弘扬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的传统建筑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 张勇. 海南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保护[J]. 华中建筑, 2015(10):97-100.
[2] 王琳, 黄少辉. 海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J]. 装饰, 2016(11):122-123.
作 者:陈艺茹
指导教师:张铁骊
专 业:环境设计
时 间:二零二四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