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在大班活动中的开展策略
黄娉婷
珠海市金湾区广安幼儿园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小衔接在大班活动中的有效开展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它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随后提出了在大班活动中实施幼小衔接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活动;开展策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桥梁,它涉及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必要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做好生活准备
首先,大班活动是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培养的有效路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和时间,教师在大班活动中应当让幼儿们体验快乐和成功,以此对其自信心进行建立。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一天的感受,体验时间的流逝。并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利用故事书和图表等工具来提升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培养不拖延和守时的习惯。
其次,应当通过大班活动引导幼儿发展自我照顾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关注幼儿独立能力的发展,避免过度保护,引导幼儿尝试自我照顾。例如,在大班的生活区可以设计照顾小动物的活动,为小动物制定用餐、饮水、清洁生活环境等计划,用图文做好每日的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耐心及观察能力。在手工区也可以向幼儿提供结构材料,如红领巾,让幼儿学会系红领巾,为幼儿未来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再次,通过大班活动发展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对于幼儿适应新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大班活动,让幼儿们对危险进行有效识别,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为幼儿安全地步入小学生活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投放安全游戏材料,并在自主活动中使用语言和图示进行安全提示。这样既能让幼儿享受运动的乐趣,规避危险,也能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最后,通过大班活动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教师可以利用环境支持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有意义且简单的劳动,让他们在其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例如,可以在园内创建种植区,划分责任区,让幼儿种植他们喜爱的植物,并提供图示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的照顾、观察和记录。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体验乐趣,提升对劳动的热爱。
二、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做好社会准备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性的发展,这也是幼儿在园中必须特别关注的一个学习领域。为了保障幼儿能够顺畅地过渡到小学,促进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交技巧的提升,应当高度关注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基于热爱集体、承担任务、遵守诚信、合作交流这四个角度设计大班活动,促进其社会适应准备。
首先,在活动中积极运用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强化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们扮演多样化角色,通过游戏中的情感交流与对话,掌握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社交合作技能的发展。
其次,通过大班活动培养幼儿的诚信行为和规则意识,这有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遵守校规,获得他人认可和肯定,更快融入新集体。教师在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制定大班活动规则,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制定规则的同时学会监督和遵守,从而促进其诚信感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再次,在大班活动中,让幼儿完成任务并承担责任,以发展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良好的任务意识。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我认识的职业”语言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不同职业所承担的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概念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改掉拖延的坏习惯,培养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最后,在大班活动中强化幼儿对班集体的热爱,促进他们对国家和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发展,为他们未来适应学校环境打下基础。例如,在美术区,教师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创作班级全家福,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展示成长趋势,并发挥想象力进行描绘,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这样的美术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做好学习准备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促进他们形成正面的学习行为,点燃他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更好地管理时间,发展自我控制和承担任务的能力,对于他们自信地迈入小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幼儿园应当转变学习准备的错误认知,杜绝小学化倾向。应当从学习技能、学习热情、学习习惯以及好奇心的培养等方面着手,通过有序的大班活动,降低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心理负担,为他们踏入小学做好准备。
首先,在活动中应当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以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并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好奇心是孩子们持续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提问本能,让他们更好地探索和认知周围的世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大班活动的各个角落,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并对环境进行改善,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在活动中点燃学习热情,强化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在科学区融入电路游戏的操作材料,并为孩子们提供操作指南,让他们探索如何点亮灯泡。通过问题驱动,孩子们进行深刻的交流,在交流和分享中,一方面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对电路图的设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了通电大挑战这样的活动后,孩子们在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动脑,实践探索,掌握了电路的奥秘,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基于活动的进展,积极给予孩子们支持和引导,强化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大班幼儿由于年龄限制,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因此,在组织大班活动时,教育者应当利用户外活动环境,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例如跑步、篮球、足球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专注力。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区、建构区等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和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例如拼图、搭积木等,从而提升和锻炼他们的专注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专注于做事。
最后,通过大班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书写、阅读、表达、倾听等。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也应当通过大班活动进行培养。例如,部分幼儿已经能够对周边环境的文字信息进行解读和观察。他们能够在类似汉字符号的绘画涂鸦中书写接近正确的汉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为孩子们创设具有操作性且丰富的书写感知环境,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他们对符号文字、标志的兴趣和敏感性,强化对前书写方式的体验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许小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6(01):98-101.DOI:10.20155/j.cnki.issn2096-8485.2025.01.031.
[2]梁艳敏.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学[J].小学科学,2025,(03):115-117.
[3]樊金花.推进幼小科学教育衔接路径[J].小学科学, 2025, (03): 121-123.
作者简介:黄娉婷,女,汉,四川省自贡市,出生年月:1981年4月9日,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