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作者

吕春辉

呼伦贝尔学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呼伦贝尔学院致力于推进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树立体育榜样、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呼伦贝尔学院旨在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立德树人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呼伦贝尔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致力于探索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任务,还肩负着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重要使命。因此,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课程通过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而思政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二者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等精神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增强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可以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体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体育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当前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程度不足

当前,呼伦贝尔学院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还存在融合程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

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是影响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部分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还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体育课程中难以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体系是衡量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呼伦贝尔学院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一方面,评价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侧重于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考察;另一方面,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情况。

四、优化体育教学设计,促进思政教育融入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育人导向

在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育人导向。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思政素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思政教育元素在体育课程中的融入方式和途径,确保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在目标上的高度一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设计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

(三)整合校园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整合校园资源是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场馆和师资力量等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以及课外的体育休闲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五、树立体育榜样,发挥引领作用

(一)挖掘体育明星榜样资源

树立体育榜样是促进学生思政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充分挖掘体育明星榜样资源,利用他们的优秀事迹和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可以邀请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或校友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激励学生们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发挥体育社团的引领作用

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体育榜样的重要平台。呼伦贝尔学院可以积极扶持和引导体育社团的发展,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来培养自己的体育精神和思政素养。同时,可以选拔优秀的社团成员作为榜样人物,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带动更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强化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

强化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也是树立体育榜样的重要手段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来宣传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体育赛事和纪录片等视频资料,让他们从优秀运动员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融合效果

(一)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设计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体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或者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体育公益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展示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或者利用网络平台来组织线上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等。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或班级;或者根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课程内容等。这些分层教学措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融入游戏化元素

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元素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与思政主题相结合的体育竞技游戏,如接力赛和障碍跑,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潜移默化中领悟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思政理念。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体育场景和思政情境,如虚拟跑步游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举办体育主题的团建活动,如户外拓展和团队挑战,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并结合思政教育进行引导和教育。这种融入游戏化元素的教学方法,使得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强思政理论学习

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政理论学习。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思政理论培训课程或讲座等活动;或者鼓励体育教师自主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并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参与思政实践活动

参与思政实践活动也是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各种思政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体育教师可以亲身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重要保障。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来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和教学改革等活动。例如,可以设立思政教育成果奖或教学创新奖等奖项来表彰在思政教育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体育教师;或者将思政教育和教学改革成果纳入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体系中等。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构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构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呼伦贝尔学院可以搭建线上或线下的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工作坊或沙龙等活动。这些平台不仅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政教育成果和教学经验的舞台,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平台上,体育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思政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改革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探讨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寻求同行的帮助和建议。通过交流和碰撞,教师们可以不断拓宽视野,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

八、完善评价体系,确保融合质量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体系是确保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思政素养水平。例如,可以将学生的体育成绩、课堂表现、团队合作情况、思政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多个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中;或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来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情况。

(二)强调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和发展的评价方法。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可以强调过程性评价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例如,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情况、团队合作表现等进行评价和记录;或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等。这些过程性评价措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也是完善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可以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来及时向学生和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制定后续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例如,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或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他们的持续改进和成长。

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呼伦贝尔学院在推动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融合效果和质量,需要从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树立体育榜样、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施策。未来,呼伦贝尔学院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不断探索和实践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智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对策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 23 (06): 62-67.

[2] 陈晓旭,王玉龙.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J]. 体育世界, 2024, (04): 17-19.

[3] 王浩杰,林伟贤,陈静越,等.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 (10): 62-66.

作者简介:吕春辉,1978年09月10日,辽宁营口市,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民俗体育文化,

呼伦贝尔学院第八届教研课题: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编号:JYYB20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