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油文化”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育人研究

作者

刘英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贵州省黔西南州 562400

摘要:“加油文化”以鼓励、支持和激发学生潜力为核心,通过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为中职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本文探讨了“加油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从班级氛围营造、学生行为引导和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分析其对育人工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出有效策略,为中职班主任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加油文化;中职教育;班级管理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班级作为中职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油文化”的内涵与育人价值

(一)“加油文化”的基本内涵

“加油文化”是一种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注重通过激励性语言、正向行为引导和文化氛围建设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的核心在于通过“积极认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集体的支持,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与责任感。在中职教育中,“加油文化”常体现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通过口头鼓励、制定激励性评价机制以及班级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例如,通过在班级设立“激励墙”,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进步记录下来,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成果并获得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加油文化”在中职班级中的作用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和集体意识也较为欠缺,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中需要注重激励和引导。“加油文化”通过正向激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感和信心。例如,在某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班级中,班主任通过设置“每周之星”评比,将表现优异的学生在班级中公开表扬,同时让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巧。这种正向激励的机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互相学习和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团队精神。此外,“加油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面对学业压力或就业焦虑时,通过集体支持和班主任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主动面对挑战。

(三)“加油文化”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

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规则和积极的文化氛围,而“加油文化”通过强化班级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目标协同,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过在班级内实施分组管理,每个小组设定明确的学习和实践目标,并在完成后进行组内总结和跨组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对班级成员的充分动员,还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感受到成就感。此外,班主任通过设立班级公约,结合“加油文化”的理念,强调对学生正向行为的表扬,而非单纯依赖惩罚机制。这种管理方式大幅提升了学生的自律性,也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构建了更加和谐的关系,为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油文化”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激励性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动力

激励性评价机制是“加油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体现,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行为积极性。历史上,清代知府张锳以高度的家国情怀关注地方教育,他不仅修建书院、纂修地方志,更通过日常言行激励学子成长。刻在兴义府署大堂的楹联——“四境风恬官好不如民寡讼,一庭日永公余惟课子温书”——展现了他对读书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学问的推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同样需要像张锳一般,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潜力。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不同维度的激励目标。例如,针对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设置“小目标奖励计划”,如完成一次课堂回答或作业进步,即可获得认可;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设立“月度优秀标兵”称号,以鼓励其持续进步。班主任还可以借鉴张锳“以文化人”的做法,通过班级文化墙、成长记录本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努力与成果,使其感受到被认可的价值。

(二)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加油文化”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重要场景之一,将“加油文化”融入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正向的学习体验。历史上,张锳深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植桂轩记》中写道:“愿斯桂也,早芳而花多,异日郡士科名之盛,有如此桂,是吾愿也。”这不仅表达了对学子成才的期许,也体现了他通过教育改变地方面貌的远见。班主任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注重激励与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运用鼓励性语言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便答案不完全正确,也可用“你的思考很有启发性”或“这个方向值得深入探讨”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此外,教师可借鉴张锳“因材施教”的做法,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针对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让他们在实操中深化理解;而对于理论理解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其深入思考。

(三)通过文化活动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活动是“加油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在于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劳动实践或志愿服务等活动,例如在某中职班级中,通过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主题活动,学生以团队形式策划并完成班级文化墙设计。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通过成果展示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个性化活动,如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班级创意电子设计大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这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意识,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四)通过心理支持网络构建和谐环境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加油文化”在心理支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构建多维度的心理支持网络,帮助学生应对成长中的各种压力。例如,班主任可以设立班级心理信箱或微信群,让学生能够随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此外,在具体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结合“加油文化”开展情感分享活动,例如在班级组织“我的成长故事”主题演讲,让学生在公开表达中获得集体的鼓励与认同。通过这些方式,班主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还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班级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支持。

结束语:“加油文化”为中职班级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其强调的正向激励和集体支持,为班主任育人工作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应将“加油文化”与激励机制、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心理支持相结合,打造具有积极氛围和高效育人效果的班级环境,从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贺立燕.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J]. 职业,2021 (12):54-55.

[2] 何佳.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 (5):89-90.

作者简介:

姓名:刘英,出生年月:1983.1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兴仁,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