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墨奚匠心文化背景下技工院校安全教育途径研究
刘德哲 刘聪颖
1.枣庄技师学院,山东 枣庄 277000 2.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鲁枣分公司,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班墨奚匠心文化强调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正是安全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将匠心文化引入技工院校的安全教育途径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关键词:班墨奚匠心文化;技工院校;安全教育;途径研究
技工院校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安全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在校学生将来大都是社会生产的从业者或管理者,毕业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不仅能保障产品和社会服务质量,而且对社会安全生产也非常重要。班墨奚匠心文化强调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正是安全教育所需要的。安全教育是推进职校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够安全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保障。培养掌握一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关系到社会各行业的生产建设质量。因此,研究班墨奚匠心文化背景下技工学校安全教育途径有利于学校和社会安全发展。
1技工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技工院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初中后,一是身心发育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安全行为的养成是这一阶段必修课。二是他们的学习专业,多数在进行操作训练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是这一时期必须开展的。三是紧扣技工院校安全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叩开安全成长之门。
1.2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是统筹教育教学与安全,结合技工教育特点,做到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统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做到规范安全教育提醒与学校全员监管相结合,重点抓好“1530”教育提醒,抓好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监管。
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成长与心理健康,构建大安全体系。
1.3安全教育效果。
一是提升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安全教培训和安全技能演练,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防范化解能力。
二是积极达成社会的期望。技工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生产作业者或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生产工作。
1.4安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重要的意义。
首先,安全是一切工作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来说更是如此。技校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进行电工、车工、模具等比较危险的专业操作训练,实习实训中会面临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特别重要。
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将来大多是社会生产的从业者或管理经营者,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无和强弱、安全素养的高低,对将来从事社会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再者,校园安全关乎广大在校师生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关乎社会长治久安。技工院校管理工作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各市各主管单位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把维护学校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2班墨奚匠心文化的精神内涵
2.1 职业操守与价值取向
爱岗敬业、执着坚守的职业操守以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是班墨奚匠心文化的核心内涵。这种文化强调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技术的不断追求和完善,体现了工匠们对于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和对职业技能的尊重。
2.2 创新与超越
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超越精神也是班墨奚匠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鼓励工匠们在技艺上不断寻求突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2.3 实践与求知
崇尚科学、知行合一的求实品格是指工匠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提高自己的技能。这种文化倡导的是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班墨奚匠心文化的精神内涵丰富多样,它不仅注重个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更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文化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引领,也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3班墨奚匠心文化应用于技工教育的意义
班墨奚匠心文化应用在技工教育中,具有深远重要意义。在农耕时代产生的班墨奚工匠精神,当今社会新时代需要传承创新与发扬广大,应该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形成当今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班墨奚匠心文化内涵。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班墨奚匠心文化的时代内涵需要发展,包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专注细心的意志品质、精湛的职业技术能力、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履行诚信理念的优良品质、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突破创新的坚强意志。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技工院校的使命,班墨匠心文化的内涵与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天然的契合性。技工院校要高度重视班墨匠心文化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其时代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实践中去。
要在教师当中树立精品意识和培养匠心文化,打造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成理论深透、技术高深的“双师型”名师,从而精心把学生培育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现代型工匠。
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落实班墨匠心文化内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倡导现代学徒制教学,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教师与师傅密切联合,在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拓展工匠文化,传授工匠精神。
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注入工匠精神,通过开展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广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开展技能比赛、比武等竞赛活动,展示技校学生的精湛技艺,培养技能大师,崇尚劳动光荣,展示技能优先、技术宝贵的校园氛围。
用班墨奚匠心文化涵养技工教育的文化自信,用班墨奚匠心文化坚守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用班墨奚匠心文化培养能工巧匠和技术技能大师,用班墨匠奚心文化推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用班墨奚匠心文化给予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和中下阶层社会人员人文关怀,这些都是技工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技工教育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所在。
枣庄技师学院致力于把班墨奚匠心文化、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明确了“班墨奚传统文化培根,新时代卓越匠心铸魂,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理念,赋予了班墨奚卓越匠心文化“四维”内涵:即“爱岗敬业、执着坚守”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超越精神,“崇尚科学、知行合一”的求实品格;通过“匠心立德铸匠魂、匠心益智炼匠技、匠心强体怀匠志、匠心蕴美塑匠品、匠心崇劳践匠行”五育并举,培养具有“卓越匠心、高端匠技、家国匠情、担当匠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技工教育提供了扎实的文化自信,实现了培根、铸魂、育人的统一。
4基于班墨奚匠心文化,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
推广工匠精神如何提升安全意识。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种工匠精神理念可以提升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工匠精神表现为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整改,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提升安全意识,就需要在工作中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提高安全标准,以此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4.1班墨奚匠心文化与安全教育的融合
班墨奚匠心文化发源于枣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强调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和创新精神。在技工院校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班墨奚匠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班墨奚匠心文化中的精益求精精神可以促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加细致入微。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授,而要像工匠对待作品一样,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其次,专注执着的精神能够让安全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教育的规划、实施和监督中。他们会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以确保学生真正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
再者,创新精神则鼓励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安全场景体验。
4.2基于班墨奚匠心文化的安全教育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将班墨奚匠心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安全教育的教材和教案中。比如,讲述班墨奚等工匠在工作中如何注重安全细节,如何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同时,技工院校设置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跟着实习教师模仿古代工匠亲自动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感悟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在机械加工实践中,教导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
4.3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教师是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尤其是实习实训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班墨奚匠心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精湛的教育技艺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指导,如同工匠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5班墨奚匠心文化应用于技工院校安全教育有待于深化发展
通过在基于班墨奚匠心文化背景下对技工院校安全教育途径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技工院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探索安全教育途径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不断思考和创新。然而,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安全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领域,未来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努力。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一领域,共同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安全成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敬峰.技工学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07-26].
[2]文诗璟.文化自信视域下"班墨奚"匠心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花溪, 2022(23):0131-0133.
[3]李晓源. 浅谈技工学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数码设计(上),2019(6):248.
[4]张倩,闫倩倩,裴庆慧,等. 技工学校开展安全与卫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S学院为例[J]. 长江丛刊,2023(15):179-181.
作者简介:刘德哲(1966.10),男,汉族,山东枣庄,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教育教学
刘聪颖(1995.06),男,汉族,山东枣庄,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
本文系山东省人社厅课题“基于班墨奚匠心文化背景下安全教育途径研究”(课题编号RsJY2024-Z0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