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策略分析

作者

袁晔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传播里,地方媒体叙事策略关乎区域形象塑造与发展共识凝聚。本研究以叙事学和传播效果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与文本分析,系统探究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策略。发现地方媒体靠多元主体协同叙事打造传播矩阵,将成就叙事与问题导向结合确定内容策略,借可视化与情感化叙事提升传播效果。不过存在主体叙事不均、内容趋同、传播形式单调等状况。优化需加强主体协同、创新内容呈现、融合多种技术,以此增强区域经济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媒体;区域经济;叙事策略;传播效果;媒介融合​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社会建设重点,地方媒体作为区域信息传播主载体,其报道叙事策略直接左右公众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知和认同。媒体深度融合下,地方媒体遭遇传播环境复杂、受众需求多样的挑战,传统叙事难以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传播需要。深入剖析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策略,既利于提升地方媒体传播效果,也能为塑造区域经济形象、凝聚发展动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一、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主体策略​

(一)多元主体协同叙事的构建​

在区域经济传播格局变革中,地方媒体通过构建多元协同叙事体系,推动报道模式从单向传播向多维互动转型,政府部门以权威信息供给与政策解读为核心,为报道奠定公信力基础,苏州电视台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苏州实践》专题中,联合发改、工信部门可视化呈现工业园区GDP增长数据,同步发布招商政策,实现政策解读精准度30%的跃升;某市市长通过直播解读“十四五”产业规划,单场超50万的观看量有效促进政民沟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其创新实践成为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展示窗口。

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参与为区域经济报道注入鲜活生命力,社区商会、行业协会依托对区域经济微观生态的洞察,输出中小企业发展动态与行业趋势分析,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在地方媒体设立“行业观察”专栏,定期发布用工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与公众就业选择提供实用参考,普通公众则以短视频为媒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记录者,成都“见证蓉城发展”短视频征集活动中,市民上传的老旧街区改造、夜市经济繁荣等内容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将宏大经济议题转化为可感的生活场景。多元主体协同叙事通过整合不同话语体系,形成强大传播合力,在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形象塑造中,政府以权威数据与政策解读奠定公信力基础,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果展现产业实力,社会组织与公众通过生活化叙事增强情感共鸣,三方叙事互为补充,推动杭州数字经济相关报道全网传播量同比激增180%,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品牌的全国影响力与社会认同感 。​

(二)主体叙事地位的差异与平衡​

在区域经济报道的多元叙事格局中,政府与媒体仍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当前报道实践中,政府政策解读与工作成果展示往往占据显著篇幅,相较之下,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叙事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这种结构性差异虽强化了信息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叙事视角单一化问题,易造成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受挫。

为突破这一困境,部分地方媒体积极探索平衡之道,通过开设“市民经济观察”“企业之声”等特色专栏,主动拓宽非官方主体的话语渠道,某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实践,邀请返乡创业青年、个体工商户等基层群体,以第一视角讲述创业经历与奋斗故事,这些来自经济发展一线的鲜活叙事,生动展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图景,有效填补了传统报道在视角多样性上的不足,让公众在更真实、多元的叙事中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解与认同,推动报道从“权威宣讲”向“多元对话”转变。​

二、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内容策略​

(一)成就叙事与问题导向的结合​

区域经济报道中地方媒体多以成就叙事呈现发展,浙江某市电视台《奋进新征程》系列,用动态三维地图标注招商项目,无人机航拍智能生产线并解读数据,树立区域经济良好形象,当地融媒体调研显示,82%受访者因这类报道增强家乡经济认同感。问题导向叙事同样重要,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报道中,某省级党报《破局之路》专题,揭示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少等矛盾,剖析体制机制障碍,引入多方观点探寻破局路径,推动媒体从单纯宣传迈向问题解决,助力区域经济转型 。 ​

两种叙事融合可起互补功效,江苏一地级市报道新能源产业,呈现产业规模增长态势,点明产业链配套不足、人才短缺状况,借鉴先进城市做法给出发展策略,使报道兼具振奋性与务实性,帮助公众客观认知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二)特色经济与宏观叙事的融合​

地方媒体特色经济报道善以小见大,云南普洱茶产业报道,从茶农手工制茶入手,延展到智能温控萎凋车间等现代农业科技运用,展现茶农增收、合作社带动就业,把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连,增强政策传播效力。文化经济融合叙事颇具新意。景德镇陶瓷产业报道打造“文化传承 - 工艺创新 - 产业升级”链条,从千年窑火探寻到电商直播基地运作,契合“双循环”格局推动品牌升级,报道后当地陶瓷企业海外订单同比增长40%。 ​

地方媒体着力构建政策与民间话语交流场域,福建宁德在报道“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时,阐释“双碳”战略扶持,讲述工人投身产业建设经历,把宏观政策转化为地方实践,增进公众对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知,提升报道思想深度,凝聚文化认同与社会共识 。

三、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方式策略​

(一)可视化表达与数据叙事的运用​

媒介技术快速发展,地方媒体运用可视化与数据叙事,重塑区域经济报道呈现,面对复杂经济数据和庞大产业规划,打造多样可视化内容,让抽象信息直观呈现,动态信息图表借数据跳动、线条起伏勾勒经济走势;三维动画用逼真模拟展示产业园区布局与生产流程;交互H5给予受众自主探索数据的机会,实现个性化信息获取。 ​

成都融媒体中心报道当地数字经济产业布局,用三维热力图以颜色深浅呈现区域经济活跃度,清晰呈现产业从核心向外拓展走向,杭州日报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增长曲线,借大数据挖掘提炼线索,揭示区域外贸转型节点与路径,依数据逻辑提升报道权威与可读,助受众理解区域经济发展逻辑。 ​

(二)情感化叙事与场景构建​

地方媒体明了情感于新闻传播的力量,借情感化叙事与场景营造提升报道传播力。报道企业家创业,着重呈现起步时艰难,像资金短缺、技术受挫。宁波某杂志讲模具企业主率团队十年攻克精密加工技术。创业初接高精度模具订单,因技术弱产品报废、资金耗损,可企业主与团队坚持钻研尝试,终破技术难关。此故事展现企业家拼搏,引发受众对区域制造业创新强烈共鸣。报道民生项目,地方媒体着力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受众体会经济发展给生活的积极改变。南京电视台报道老旧小区改造,记录老人乘新电梯下楼、孩童在翻新设施边嬉戏,借老人感叹展现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使民生福祉可见可感,激发公众对区域发展的价值认同与参与热忱。

结语

地方媒体报道区域经济发展的叙事策略是塑造区域形象、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媒介生态变革的背景下,地方媒体需进一步优化叙事主体协同机制,创新叙事内容与方式,平衡权威性与贴近性、专业性与通俗性。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提升区域经济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助力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华飞,于利花.中国特色外交叙事构建:能力建设、影响机制与路径选择[J].东南亚纵横,2024,(04):1-10.

[2]马文文.移动短视频环境下个体叙事建构西藏形象分析[J].声屏世界,2024,(03):24-26.

[3]孟昀.社交媒体中的官方叙事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23.DOI:10.27272/d.cnki.gshdu.2023.00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