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双减”与信息技术融合提升教学技能新策略
董诗雨 王天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乡中心小学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分析
“双减”政策的主旨不仅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与校外培训,也是进一步强调“减负增效”的教育方针。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减少传统机械化、重复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贯彻“双减”政策的指导精神,也是新时期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要求。鉴于此,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量、不减质”的改革新标准,成为农村教师的教学新目标,为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与创建一个无负担、无重压、乐学化、探究化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可持续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实现对“双减”政策内涵的贯彻与执行。
二、“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学习时无法持久集中注意力,且学习过程还具备较大的随机性,特别容易被课外形象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种学情表现下,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从而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增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童真性的教学元素,这是顺应农村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活力和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愉快的学习体验的基础教学条件,进而使学生在产生乐学状态时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幸福感,从而使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地开展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主导性教学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切入点,有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差异、学习优势等不同学情的真实需要,进而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拓展启迪性、引导性、帮助式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主导式、讲授式教学方式,这样不仅推动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也将有效保证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时实现从知识的深度学习中真正将知识化为自己的智慧或者技能。
三、“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一)建构妙趣横生的课堂,提高学生的乐学体验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中,教师要积极建构妙趣横生的课堂,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效率,从而自然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改革目的。
通过游戏化识字比赛的设计,在识字教学添加了童真性、趣味性、竞争性元素,将会推动学生在参与游戏化识字游戏时加深对不同生字词的巩固和牢记。同时,游戏化识字比赛活动完全顺应了学生娱乐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将识字游戏比赛融入学生的课余活动中,成为学生日常游戏活动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实现了“做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从而解决传统语文课堂学生识字难、记不住的教学难题。
(二)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小组合作机制贯彻了课改的指导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进而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协作学习中共同解决与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推动不同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进行复合性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较大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的学习过程。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支持下,将会减少教师课堂的板书时间,使其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师生教与学互动、小组合作监督与帮助、小组学习成果评价指导教学上,这样不仅落实了“帮助式”教学理念,也将推动学生从他律学习转变为自律学习,顺利实现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挖掘农村特色阅读资源
部分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在经济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农村地区同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地域阅读环境的充分挖掘,解决学生阅读资源缺乏的问题,为学生开辟一条特色化的阅读道路,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对联、碑刻,这就是教师可以挖掘的一种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对联的活动,并让学生对搜集到的对联交流分享,找出上联与下联的对应韵脚,这种开发乡土阅读资源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助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另外,碑刻在一些乡村古镇也很常见,而碑刻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村中的碑刻往往记录了村子的发展历史以及村中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搜集村中的碑刻文化,这种阅读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了解,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农村阅读资源的开发方式。将这些有特色的阅读资源进行开发,可让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双减”政策下,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为研究主体。首先,通过“双减”政策的内涵分析,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其次,立足“双减”政策的精神指引,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原则,以此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性。最后,笔者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进一步实现“双减”政策的“减负增效”的改革目标,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此达到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