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牛羊常见病的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

作者

王月玲 张冬艳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吴仓堡镇畜牧兽医站 717600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庙沟镇畜牧兽医站 717600

摘要:牛羊作为重要的畜牧业动物,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广泛。本文旨在探讨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与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为畜牧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羊;常见病;防控;治疗

引言:人们对肉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牛羊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疾病仍然是制约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牛羊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防控,并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1]。

一、牛羊常见疾病分类及其特点

(一)传染病类

1口蹄疫

该病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发,病毒分为七个血清型且无交叉免疫特性。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分泌物、污染物及空气传播。牛、羊等偶蹄动物易感,潜伏期2-14天。典型症状表现为40-41℃高热,口腔黏膜、蹄冠及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幼畜常因心肌炎导致60%以上死亡率。该病具有跨国传播特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疫病[2]。

2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病,我国以羊种布氏杆菌(B.melitensis)为主要流行株。病原通过生殖道分泌物、乳汁及流产胎儿传播。母畜感染后出现胎盘炎导致妊娠后期流产,公牛表现为睾丸炎。人类接触感染动物后,病原经皮肤黏膜侵入引发波浪热、多汗症及关节痛,慢性期可致不孕不育[3]。

3蓝舌病

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引发,经库蠓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绵羊为高度易感宿主,尤以美利奴羊症状显著。病毒攻击血管内皮细胞导致黏膜充血,特征性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糜烂、舌部发绀(蓝舌)及蹄叶炎。妊娠母羊感染引发胎儿脑畸形。该病分布受气候影响显著,气温20℃以上时库蠓活动频繁促使疫情暴发。

(二)寄生虫病类

1肝片吸虫病

由片形科吸虫寄生于胆管引发,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牛羊采食附有囊蚴的水草后感染,童虫穿透肠壁经腹腔移行至肝脏。成虫体长20-30mm,每日产卵20000个。急性型多见于秋季,童虫移行导致肝实质出血,表现为突发贫血、黄疸;慢性型因胆管纤维化引发下颌水肿(瓶状颌)[4]。

2疥螨病

疥螨科寄生虫(Sarcoptes scabiei)寄生于表皮层引发,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虫体体长0.2-0.5mm,雌虫在表皮隧道内产卵,3周完成世代交替。机械性刺激及过敏反应导致剧烈瘙痒,患畜摩擦致皮肤增厚、脱毛,冬季症状加重。耳部刮屑镜检可见活螨,治疗采用0.05%双甲脒药浴,环境消毒使用溴氰菊酯。牧场需保持饲养密度低于3m²/头,定期轮换杀螨药物以防耐药性。

(三)营养代谢病

1酮病

高产奶牛产后3周内易发,因葡萄糖供需失衡导致脂肪动员过度。血酮浓度超过20mg/dl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转圈运动、舔食异物。亚临床型造成乳脂率异常升高,产奶量日降3-5kg,检测尿酮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2低镁血症

又称青草搐搦,春季采食幼嫩牧草后发生。牧草中钾离子含量升高(>3%)拮抗镁吸收,血清镁低于0.8mg/dl时发病。临床分型包括急性型(强直性痉挛)、亚急性型(运动失调)及慢性型(产奶下降)。

二、防控措施

(一)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控牛羊传染病的核心策略之一。针对口蹄疫、蓝舌病等烈性传染病,需严格按照当地兽医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确保疫苗覆盖率和时效性。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群体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病原体在畜群中的传播链。例如,口蹄疫疫苗需在疫区周边建立3公里免疫带,蓝舌病流行区应选用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季节性免疫。

(二) 卫生管理

圈舍卫生管理需遵循“清洁-消毒-通风”三位一体原则。每日清理粪便及垫料,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或75%酒精对食槽、围栏等高频接触面进行消杀,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风系统需保障每小时换气量≥6次,维持相对湿度在60%-70%,避免湿度过高滋生霉菌或过低诱发呼吸道疾病。

(三)定期驱虫

寄生虫防控需结合药物与环境治理。每年春秋两季使用伊维菌素(0.2mg/kg皮下注射)或阿苯达唑(10mg/kg口服)进行全群驱虫,针对肝片吸虫疫区需同步实施灭螺措施(如水域喷洒硫酸铜)。为避免耐药性,驱虫药应每2年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苯并咪唑类与阿维菌素类交替)。

(四)合理饲养

营养调控是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关键。泌乳期奶牛日粮需添加丙酸钙(120g/天)预防酮病,妊娠母羊补充镁盐(氧化镁50g/天)预防低镁血症。饲料配方应根据生长阶段调整,犊牛期粗蛋白含量需≥18%,育肥期保证可消化纤维≥30%以维持瘤胃健康。

三、治疗方法

(一)抗生素疗法

布氏杆菌病的抗菌治疗需遵循联合用药原则,急性期推荐多西环素(200mg/天)联合利福平(600mg/天)口服,疗程≥6周以彻底清除胞内寄生菌。重症感染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可加用链霉素(0.5g/次,每日2次肌注)增强疗效,但需监测肾毒性及耳毒性反应。布鲁氏菌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率>95%,但单药治疗易复发,联合方案可降低耐药风险。

(二) 对症支持治疗

(1)‌发热管理‌:体温>38.5℃时采用物理降温(冰袋冷敷大动脉处)联合药物干预,布洛芬(400mg/次,每6小时一次)可同时缓解关节疼痛(2)‌营养支持‌:静脉补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纠正脱水,补充维生素B1(100mg/天)改善神经症状,重症患者需输注白蛋白(10g/天)维持胶体渗透压;(3)‌代谢病调控‌:酮病奶牛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ml/次,配合丙酸钙(120g/天)添加至日粮,可快速提升血糖水平并减少脂肪动员。

(三)手术治疗

(1)感染性并发症处理:布鲁氏菌性心内膜炎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中将受损瓣膜替换为机械瓣或生物瓣膜。术前术后需联合多西环素(200mg/d)与利福平(600mg/d)口服,抗生素疗程≥6个月以彻底清除胞内寄生菌并预防复发。机械瓣膜需终身抗凝治疗,生物瓣膜适用预期寿命较短或抗凝禁忌患者。(2)寄生虫继发病变:肝片吸虫导致胆管机械性梗阻时,行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引流术。术后口服三氯苯达唑(12mg/kg)连续5天,清除残余虫体及移行期童虫。术中需同步采集胆管内容物行虫卵计数,若虫卵密度>100/克提示需追加吡喹酮(25mg/kg单剂)治疗。(3)脓肿清除: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伴椎旁脓肿者,需手术切开引流并行病灶刮除术。术中取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术后抗生素调整(如链霉素0.5g/次肌注,每日2次)。术后联合多西环素+利福平≥12周,脊柱稳定性受损时需椎体融合术。

结语:

牛羊常见病的防控与治疗需要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强化日常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之后要加强科研投入,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和产品,助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继森, 杜亮菊, 鲁渊. 牛羊常见病治疗的用药误区与策略[J]. 北方牧业, 2024, (24): 40.

[2]包旭东. 牛、羊常见病防治策略探讨[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 27 (12): 82-83+139.

[3]索朗杰布.浅谈阿里地区牛羊布鲁氏杆菌病防控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2022,(10):76-78.

[4]张淑芳. 新引进牛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 畜牧业环境, 2023, (03):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