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实践研究

作者

狄鑫莹

昆山市新镇中学

引言:

阅读是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能力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英语教师受限于时间和精力,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也难以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有效的帮助英语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自身的讲解为主,教师为学生讲解英语阅读相关的知识和解题技巧,而学生则主要是记忆英语阅读的答题技巧。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也缺乏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知识。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赖教材和测试卷子进行教学,未能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教师所选择的阅读教学资源也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二)难以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精力和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习需求,难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所以统一的教学难以促进所有学生的英语学科学习,难以让所有学生都理解和掌握用阅读的知识和技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广泛的搜集和整合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英语阅读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学习效率。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个性化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班级内推进个性化教学。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有的智能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之前,就可以利用智能教学平台评估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学习兴趣,从而更准确的了解本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利用智能教学平台为每位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智能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针对性的学习最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资料,更加高效的提高每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动态调整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案和阅读教学方法。

(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评价与反馈

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并且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收获。英语教师就可以更精准的了解本班每一位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水平,从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并且提高本班的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理清英语阅读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为学生提供针对性阅读学习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搜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并为每位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准确的分析本班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质量,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路遥 , 陆佳 .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语言顾问、语言伙伴、语言评测专家赋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2025,No.1032No.1035(Z1):77-82.

[2] 翁素贤 , 何镇源 , 梁颖妍 , 张政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示语设计策略研究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No.85(01):10-16.

[3] 尹佩飞 , 唐素英 , 李莉 . 核心素养导向下 AI 助推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策略探索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No.441(18):79-82.

[4] 刘慧 . 人工智能驱动的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4,No.715(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