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周洁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磐石中学  415307

引言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的兴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学业压力、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深入研究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较为传统和单一,往往局限于田径、篮球、足球等常规项目,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初中学校存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进修,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手段。此外,由于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除了正常教学外,还需承担课间操、运动会等组织工作,导致他们在教学研究和创新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体育教学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例如,操场地面不平整,容易导致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体育器材数量不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进行练习,这些都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2 影响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学业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大量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使得学生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二)生活方式不健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课余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等,久坐不动,缺乏户外活动。同时,一些学生饮食习惯不健康,偏爱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导致肥胖率上升,影响身体健康。

(三)家庭体育观念淡薄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体质健康不够重视,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因此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此外,一些家长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3 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一)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加强政策引导:教育部门有必要进一步着重强调体育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关键重要地位。细致且明确地制定体育课程标准,涵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让体育教学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严格且科学的考核制度,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更要考量其日常参与度与进步幅度。通过强硬措施确保体育课时不被任何理由随意占用,保障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此外,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全面、深入地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权重,以切实有力的方式促使学校真正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从资源配置到师资建设都给予充分支持。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和教师需深度、透彻地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坚决摒弃长期存在的“重智轻体”这一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将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优化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方位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学习环境 。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增加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更多新颖、有趣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地方特色体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特色体育资源,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如舞龙舞狮、踢毽子、跳绳等。这样既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学校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配备体育教师,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人才,丰富体

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活动,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鼓励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校际交流、观摩学习等活动,拓宽体育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四)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及时更新和维护老化、损坏的体育设施,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合理规划和利用体育场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开辟更多适合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区域。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小型健身区、乒乓球台等,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五)强化家校合作

加强沟通与宣传: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

组织家庭体育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骑自行车等。通过家庭体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六)建立科学的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

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详细记录学生的测试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动态。

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结语

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通过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强化家校合作以及建立科学的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等策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 [J]. 郭兴喜 .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4)

[2]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教育功能凸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杨辰辰 . 汉字文化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