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与永登高高跷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香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三幼儿园

引言

幼儿期是身体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小班阶段的幼儿动作协调性、平衡感和自我效能感正处于迅速成长期。传统体育游戏多以奔跑、追逐为主,缺乏对平衡和核心肌群能力的系统培养。“永登高高跷”作为民族传统民俗项目,可将幼儿置于高度挑战与趣味体验结合的活动情境中,既能锻炼身体控制能力,也能培养其勇于尝试与互助合作的品质。然而,小班幼儿身体控制能力有限,直接应用成人高跷模式存在安全隐患和参与门槛。因此,有必要基于幼儿发展规律与教学环境,对“永登高高跷”游戏进行适龄化改造与教学策略创新,以实现游戏的实用化、安全化和教育功能最大化。本文在相关文献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改良后的游戏材料与流程进行多轮实施与迭代,最终归纳出系统的创新策略,为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设计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实践设计与实施路径

实践阶段首先从本园的场地条件、教师专业水平和幼儿发展需求入手,对“永登高高跷”游戏进行了材料改良和规则简化。材料方面,将传统的木质高跷替换为高度可调、重量轻且兼顾防滑的儿童专用高跷,并配备多种高度档位的软垫以降低摔倒风险;同时为不同平衡能力的幼儿准备了配套的手握支架或辅助拉绳,通过分层次提供辅助支持。游戏环节设计成“平面竞走—低架体验—高架挑战”三个连续阶段,各阶段均设定明确的完成标准与安全距离要求,并在場地周围布置软质安全护栏和气垫垫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分组练习、伙伴互助和集体比拼等方式,逐步让幼儿完成从零基础尝试到初步掌握平衡技能的过程,并实时记录幼儿的动作表现和情感反应,为后续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二、效果评估与问题反思

在为期两个月的每周两次、共计十六次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参与健康、动作质量、情感态度和合作表现四个维度进行了阶段性评估与个体观察。结果显示,改良后的高跷游戏在提升幼儿下肢肌力、身体协调和静态平衡测试成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平均静态单脚站立时间由8 秒提高至18 秒;此外,幼儿在高架阶段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明显增强,情绪愉悦度和主动参与度均高于改良前模式。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部分问题:教师在多层次分组时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判断和即时策略调整能力不足,导致有的幼儿因挑战失败而产生焦虑情绪;游戏环节衔接不够流畅,部分幼儿在从低架向高架过度时出现畏难情绪;个别幼儿在伙伴协助中依赖性较强,未形成自主平衡能力的内驱力。上述问题提示在实施“永登高高跷”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及教学支持机制,并在环节设计和情绪引导方面做出针对性改进。

三、创新策略与实施优化

针对实践反思,本文提出四方面的创新策略以优化“永登高高跷”在小班体育游戏中的应用。首先在材料改良上,增设可调节阻尼的高跷支撑器和磁吸式平衡杆,使幼儿在不同阶段可自主选择辅助力度,促进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游戏规则上,将竞速和挑战转化为“探险打卡”与“团队协作”任务,减少失败惩罚,增加合作积分和鼓励性奖励,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第三在情境创设上,用故事化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入游戏,如“寻找丛林宝藏”或“建设天空城堡”,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完成不同高度的平衡探索;第四在分层引导上,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和动作视频库,教师可依据档案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在班级或园区内分享优秀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资源共享。

四、师资培训与家园共育

教师是实施创新策略的关键主体,其专业素养和反思能力直接影响游戏效果。园内通过集中培训与同伴互助两种模式,开展“动作示范与安全管理”“情境化游戏设计”“幼儿个体差异评估”三方面的专题研修,并组织观摩和教学沙龙,邀请体育专家和幼儿心理学者参与指导。此外,在家园共育方面,向家长推送高跷游戏的家庭指导手册与安全须知,开展“亲子高跷体验日”,让家长了解游戏目的与玩法,指导家庭陪伴中的情绪支持与安全监护。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协同配合,构建起覆盖园内外的支持网络,为幼儿多情境、多主体的学习体验保驾护航。

五、可持续发展与推广价值

“永登高高跷”游戏在小班中的成功实践展现了传统体育项目与创新教学策略融合的可行性,其改良与优化策略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未来可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发高跷平衡训练的互动电子平台,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幼儿平衡数据并生成学习报告,实现科学化评估;在区域层面推进园际联动,开展“高跷小达人”比赛与经验交流,共享资源与成果;从课程体系角度,将改良后的高跷游戏纳入幼儿园本课程,与音乐、艺术、语言等领域开展跨学科渗透,实现体育与综合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论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中“永登高高跷”的实践应用表明,通过材料改良、规则优化、情境创设和分层引导等创新策略,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肌力发展和勇气自信,同时促进合作意识与游戏参与度。为更好地持续推进该项目,应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深化家园共育合作,并结合信息化技术与区域协同机制,构建长期可复制、可推广的幼儿平衡体育游戏课程体系,从而推动幼儿园体育教学创新发展,为幼儿全面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汤瑜 . 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化游戏化的园本研究 [J]. 教师 ,2021,(33):74-75.

[2] 阳长萍 .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初探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幼教研究 ),2008,(01):44-45.

[3] 居海燕 , 张霞 . 幼儿主题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J]. 西藏教育 ,2011,(04):61-63.

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个人课题”《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与永登高高跷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Z[2024]GR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