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构建

作者

范炳群

罗定市太平中学

引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如何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当前英语课堂仍存在立德树人意识淡薄、教学内容德育渗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立德树人实效性不强。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策略,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一) 立德树人教育意识淡薄,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不深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缺乏明确的德育导向。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和应试能力提升,对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挖掘不够,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缺乏德育元素的有机融合。部分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认识不够挖掘不足,对英语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辩证统一缺乏深入思考,尚未形成系统的英语学科德育观导致英语课堂的德育效果不佳立德树人的目标难以真正落地[1]。

( 二) 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联系不紧密,缺乏德育渗透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普遍存在与育人目标联系不紧密、缺乏德育渗透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德育元素挖掘不深,对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引导不够,难以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与道德情感、价值观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语言的实用性,而对思想性、人文性和德育价值的考量不足。有的教师对教材主题、话题等德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开发力度不大,对反映中外文化差异、时事热点、科技前沿的素材缺乏整合应用,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道德品质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 三)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育人效果不明显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语法知识和词汇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强调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的讲解和操练,对教学方式创新不足。课堂教学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不高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教学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够。一些体现德育内涵、富有思想启迪性的教学环节,如主题式讨论、角色扮演等开展较少,学生的人文积淀、家国情怀、人格养成等内在品质培育较为薄弱,立德树人的实效不够理想。

二、初中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构建

( 一) 改革评价方式,聚焦立德树人

改革评价方式,聚焦立德树人。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等各方面发展,引导学生全面成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才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例如,在 2024 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1“Animal Friends”的第五课写作课中,教师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他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写作展示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重点评估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动物生存状况和保护措施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现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情感态度。教师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课堂上给予及时反馈,课后通过作业检验学习效果,体现了“全面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 二) 优化教学模式,突出育人导向

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初中英语育人实效的关键。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方式,优化教学方法,突出育人导向。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个性化体验。要重视实践育人,组织英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坚定信念,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英语课堂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 2024 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1“Animal Friends”的第五课写作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创新教学模式。他通过视频引入主题,设计词汇游戏,提供写作框架和范文,鼓励学生多角度讨论,布置课外研究任务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词汇、梳理思路、优化表达、拓展知识、提升能力。这些实践既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又关注思维品质和价值观塑造,体现了 " 育人为本" 的理念。

( 三) 创新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是推进课堂立德树人的关键。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要结合学生特点补充时代性素材,拓展视野,提升思想境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创新要坚持德育为先,立足学科特点,加强教材研读,发掘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提升育人成效 [2]。

例如,在 2024 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1 “Animal Friends”的第五课写作课中,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学习动物相关话题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还重点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在讨论濒危动物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思考人类应尽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教师还补充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道理。在介绍国宝大熊猫时,教师还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些做法体现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渗透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

结语

初中英语课堂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推进初中英语课堂立德树人教育,必须立足英语学科特点,紧扣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只有深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发掘德育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健全评价机制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英语教师要加强修养提升育德意识和能力,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琼 , 王立文 , 钱小芳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途径与策略 [J]. 英语教师 , 2024, 24(5):23-28.

[2] 吴小燕 . 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英语人文课堂的构建 [J]. 学苑教育 , 2021,000(030):P.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