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杨小兴
洞口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邵阳 422300
一、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原理与方法
(一)低镉水稻品种选择原理
低镉水稻品种筛选以水稻对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机制为理论基础。不同水稻品种在根系对镉的吸附能力、镉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效率以及籽粒对镉的富集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筛选标准主要考量品种的镉低积累特性,即相同土壤镉浓度条件下,稻米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同时注重品种的遗传稳定性,确保其低镉积累特性在多代种植中保持稳定。此外,还需兼顾品种的农艺性状,如产量潜力、抗病性、适应性等,以保障低镉水稻在生产中的实用性。
(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酸碱度对镉的有效性影响显著。在酸性土壤中,镉以离子态存在,活性高,易被水稻吸收;通过施用石灰、碱性肥料等提高土壤 pH 值,可使镉离子形成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沉淀,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增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固定能力。有机肥中的腐殖质可与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减少镉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从而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此外,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镉离子,且其碱性特质有助于调节土壤 pH 值,进一步抑制镉的活性。
水肥管理技术:水分灌溉方式影响水稻根际氧化还原电位,进而改变镉的形态和有效性。在水稻生长关键期,采用淹水灌溉模式,可使根际形成还原环境,促使镉离子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难溶性硫化镉沉淀,减少其被根系吸收的机会。肥料施用方面,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过量施用氮肥会促进水稻生长,增加对镉的吸收;而磷元素可与镉形成难溶性磷酸镉沉淀,钾元素能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镉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此外,适量补充硅肥可在水稻植株表面形成硅质层,阻碍镉向植株体内运输。
病虫害防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是低镉水稻栽培中保障稻米安全的重要环节。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基数。物理防治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设置杀虫灯、黄板诱杀害虫。生物防治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施用生物农药等方式控制病虫害,避免化学农药对土壤和稻米的污染。化学防治仅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范,确保稻米农药残留不超标,同时降低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田间应用效果分析
(一)水稻生长指标
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生长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在株高方面,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水肥管理为水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促进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使水稻株高更趋于理想状态,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能力。分蘖数是衡量水稻群体结构的重要指标,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了土壤养分利用率和根系活力,促使水稻在分蘖期产生更多有效分蘖,为后期形成足够的有效穗数奠定基础。有效穗数的增加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低镉水稻栽培技术通过综合调控,协调了水稻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保障了有效穗数的稳定,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
(二)稻米镉含量
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在降低稻米镉含量方面效果显著。通过选用低镉水稻品种,从源头上减少了水稻对镉的吸收能力;结合土壤改良措施,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减少了根系可吸收的镉量;合理的水肥管理进一步抑制了镉从土壤向水稻植株的转运过程,尤其是在籽粒灌浆期,有效控制了镉向稻米的积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采用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稻米镉含量显著降低,多数可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甚至部分地区稻米镉含量远低于标准限值,极大提升了稻米的食用安全性。
(三)产量与品质
在产量方面,低镉水稻栽培技术虽以降低稻米镉含量为主要目标,但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并未对水稻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相反,由于优化了土壤环境和植株生长条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物质积累,部分地区水稻产量较传统栽培方式有所提高。在稻米品质方面,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对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产生积极作用。合理的水肥管理使水稻籽粒饱满,提高了糙米率和精米率;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病虫害对稻米外观的损害,米粒完整度高、垩白度低,外观品质得以提升。同时,科学的施肥措施保障了水稻对各类营养元素的均衡吸收,稻米中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提升了稻米的营养价值。
三、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一)应用挑战
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技术成本较高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土壤改良所需的石灰、有机肥、生物炭等材料,以及绿色防控设备的购置和维护,都增加了生产成本。其次,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部分农民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对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原理和效果缺乏了解,担心采用新技术会影响产量和收益,导致技术推广难度较大。此外,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差异显著,不同地区适用的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参数存在差异,技术的区域性适应性研究不足,难以实现技术的标准化推广。
(二)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需采取多方面应对措施。政府层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采用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降低其生产成本;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区域性适应性研究,完善技术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研发低成本、高效的土壤改良材料和绿色防控产品,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低镉水稻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区的精准应用。
四、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低镉水稻栽培技术的田间应用效果,显示该技术在降低稻米镉含量、保障质量安全方面效果显著,并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但研究存在局限,如技术应用效果的区域对比研究不足,长期影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扩大试验范围,深入研究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优化技术参数,并加强长期生态效应研究,评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肥力的影响,为技术可持续应用提供依据。随着研究和技术的完善,低镉水稻栽培技术有望广泛推广,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捷 . 土壤改良联合低累积水稻修复镉污染农田的试验研究 [J]. 绿色科技 , 2025, 27 (04): 173-179.
[2] 董红霞 , 郑福山 , 陈山 . 水稻种植对农田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 2024, 5 (20): 92-94.
[3] 何军 . 水稻栽培技术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J]. 河南农业 , 2024, (10):22-24.
[4] 傅邦伟 .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用 [J]. 种子科技 , 2023, 41 (23): 37-39+48
[5] 许艳霞, 王达能, 倪小英, 余扬, 邓志坚, 梅广, 洪玲. 水稻全产业链降镉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 [J]. 粮食科技与经济 , 2019, 44 (03): 51-53.
作者简介:杨小兴(1974.7)男,汉族,湖南洞口,中专,农艺师,从事种植业试验、示范、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