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的核心功能与机制创新

作者

杨沁丽

中共孟州市委党校 河南省 孟州市454750

摘要:本文聚焦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的核心功能与机制创新,阐述了基层党校在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核心功能,分析了当前机制存在的不足,并从分类培训、多层联动调训、创新培训方法等角度提出机制创新路径,旨在为基层党校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核心功能;机制创新

一、引言

基层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在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基层党校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深入研究基层党校的核心功能,并探索机制创新路径,对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的核心功能

(一)理论武装功能

基层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场所,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帮助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精髓要义。这种理论武装能够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众多基层党校秉持严谨治学态度,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深研细悟,引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理论学习,构建起“领导牵头、党员带头、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覆盖式学习架构,切实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二)党性教育功能

党性教育是基层党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党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三)能力培养功能

基层党校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培训,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量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特点,围绕其专业领域拓展知识范畴,将实用技能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综合能力。

三、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培训机制缺乏针对性

当下,基层党校的培训机制尚存明显短板,“一刀切”现象较为突出。在培训规划时,未能全面且精准地考量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具体到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设计,未依据党员干部的岗位性质、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等关键要素进行差异化安排。如此一来,培训内容与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需求严重脱节,难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终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二)调训机制不够完善

在基层党校的调训机制运行过程中,一系列漏洞逐渐显现。调训主体责任界定模糊,致使各方在调训工作中职责不清,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调训任务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充分考量党员干部岗位差异与工作负荷,分配失衡问题突出。在具体实施时,对党员干部工作实际考量不足,调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工学矛盾尖锐,极大地打击了党员干部的参训热情。加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调训工作缺乏约束,部分单位和人员敷衍了事,调训效果大打折扣 。

(三)培训方法创新不足

传统培训模式长期以课堂讲授为核心,形式单调刻板,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单向输出知识,学员被动接受,课堂互动寥寥无几,实践操作环节更是严重缺失。这种“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而且,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党员干部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层党校培训方法创新滞后,未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培训等,导致培训资源浪费严重。

四、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的机制创新路径

(一)构建党员分类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党校应构建党员分类培训机制。在广泛且深入的调研工作开展之后,将基层党员群体细致划分为领导干部、机关单位普通党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其他“两委”成员、村(社区)普通党员以及企业党员等多个不同类别。依据各类党员所具备的独特特点以及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培训工作。以农村党员为例,在常规培训主课内容之外,特别邀请农业技术领域的专家,为学员们深入讲解果品种植技术要点、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等实用知识。这些内容紧密贴合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党员,在完成主课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精心安排经济形势讲座,使企业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宏观经济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构建多层联动调训机制

明确调训主体责任是构建多层级协同联动的调训机制的核心要素,基层党员调训工作需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发布培训指令,镇(街、园、区)党(工)委及县直企事业单位党(工)委依据指令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基层党员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则具体负责组织所属党员参与培训,通过层层压实调训责任,保障各项任务切实落地。县委组织部依据三年培训规划下达调训任务,各级党(工)委需统筹安排本单位党员统一乘车参训,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多层联动调训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调训工作格局,提高调训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创新培训方法

基层党校应树立以创新培训方法为新渠道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增强不同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固有模式,把教师的理论长处和学员的实践优势充分融合,借助彼此优势的相互补充,达成教师与学员携手共进的目标。如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培训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培训、远程教学、移动学习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师资配置上,广泛吸纳多元优质力量,除本校教师外,还应积极邀请党校系统内知名教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领导干部参与授课,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培训视野、提升培训品质。

(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是确保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基层党校应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等多个方面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考试考核、学员反馈、工作表现评估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估,及时了解党员干部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将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与党员干部的绩效考核、选拔任用等挂钩,激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机制方面的不足。通过构建党员分类培训机制、多层联动调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等路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基层党校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基层党校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宇轩.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3,20(21):73-76.

[2]孙雅静.新时代基层党校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创新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2,20(06):46-50.

[3]周俊杰.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44(0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