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

任庭萱 汪雨濛 陈睿璇 邵童煦 陈一涵

嘉兴大学 浙江 嘉兴 314100

基金项目:2024年嘉兴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SRT)计划项目(项目编号:8517241490)

摘要:本报告以嘉兴地区小学为研究对象,聚焦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情况。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现状、问题,并提出创新学习模式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小学科学教育;项目化学习;嘉兴地区小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教育与科技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启蒙的关键环节,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为国家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高度契合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与需求。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本研究聚焦嘉兴地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旨在深入了解其开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更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二)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嘉兴地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文献研究法用于梳理国内外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问卷调研法面向嘉兴地区不同区域、层次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广泛收集各方反馈,获取大量数据,多维度了解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情况;深入访谈法与教育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包括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专家等,获取丰富的质性资料,深入了解他们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的经验、困惑和建议;实地观察法则深入课堂和学校,观察项目化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状态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直观感受项目化学习实施效果。

(三)研究创新点与价值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科教兴国战略这一宏观理念与基层小学科学教育紧密结合,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为研究赋予了更高的立意和更广阔的视野。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和验证,全面深入地剖析问题,避免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和说服力。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相关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围绕具体的项目主题,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情境性。项目化学习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比如在“家乡水资源保护”项目中,学生通过调查家乡河流、湖泊的水质状况,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已得到广泛应用。芬兰、新西兰等国家将项目化学习纳入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体系,为其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在这些国家,高校和中小学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例如芬兰的“现象教学”,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在真实的生活现象中,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进行探究,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化学习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众多学者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教材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限制项目化学习在农村地区的开展,为本研究提供了广阔探索空间。

三、嘉兴地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选取嘉兴地区不同区域、层次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代表性。设计涵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个角度的问卷及访谈提纲,多维度调查全面了解项目化学习开展情况。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嘉兴地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在部分学校已初步开展,但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内容上,部分学校能结合实际设计有趣的项目,但仍有学校局限于教材。教学方法方面,部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整体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有待提高。师资力量上,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方面,城乡和不同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城区学校资源相对丰富,而乡村学校资源匮乏。

四、促进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 学校层面的策略

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项目化学习课时比重,整合学科资源,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保障。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项目化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建设实验室、科学角等,丰富教学材料和设备。

(二) 教师层面的建议

教师要提升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精心设计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融合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三) 教育政策与社会支持

教师要提升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力,精心设计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融合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嘉兴地区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在部分学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师能力不足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深入开展,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范围局限于嘉兴地区,未能涵盖其他地区的情况,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研究方法上,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遗漏。建议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教育实验研究等,深入探究项目化学习的有效策略,为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日益重视,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洁。多开智力理论视野下的项目学习 [D]. 上海师范大学,2004.

[2]张红。信息化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J]. 互联网 + 教育,2024:178-180.

[3]陈华。成长型思维下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研究 [J]. 课堂教学,2024 (22).

[4]黄依銮。指向学生思维持续参与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 [J]. 新课程研究,2022 (07).

[5]曹雯婷。小学科学课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一般流程与实践 [J]. 现代教学,2024 (5):64-65.

[6]高群。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J]. 文理导航,2023 (30).

[7]柳斌。科教兴国战略要首先落实在义务教育上 [J]. 人民教育,2001 (10):10-11.

[8]邱婉玲。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研究 [J]. 考试周刊,2024 (3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