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邱成艳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小学
摘 要: 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新特征、新方法,更精准地揭示课堂奥秘,更科学地制定课堂改进方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其走向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典教育评价理论进行改造,设计多元主体交互协同的课堂教学观察体系,研发数字化课堂教学观察大数据平台,由此建构“教—学—评—研—管”一体化机制与“数据驱动决策”课堂教学评价模型,使评价具有网络化、可视化、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等新特点,并成为数据驱动的信息采集与决策咨询系统。
关键词: 大数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其本质是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全面地开展,同时也让小学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在 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评价内容对数学课堂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到所有学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怎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评价要多样化,评价应侧重于评学
课堂教学评价要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因此在“评教”与“评学”的关系上,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评学”上。其他评价的客体像学生、家长等这些客观评价作为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多维度评价相融合,教学评价的标准在于在数学教学中是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得以发展。
评价不能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我们要倡导生生之间,组组之间进行多边互动进行评价,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以此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在这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收获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都能够在教学评价的参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教学评价要公正客观,教学评价面向全体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被认可感。不可否认,老师很容易被一些优秀的学生所吸引,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面全体学生的,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在进行有效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加以重视,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确保我们教师使用的评价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合理运用即时性评价、导向性评价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
三、全面性的教学评价,展示最优秀的学生
以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时,成绩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教师就对评价依据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确保数学教学评价的全面性。通过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策略对教师教学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要适度
对小学生的教学评价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不进行教学评价,也不能滥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前瞻性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评价的追求的本质。教学评价也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在数学教学评价时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融入到教学评价当中,不然教学评价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数学教学评价多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少用慎用否定和消极类的评价。批评类的评价不是不可以有,但要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在进行表扬评价时提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方向,在进行批评评价时肯定其本身具备的优点,让他们也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发点,让他们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得浓烈。
如果不分原则对学生一概说好,就失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评价中,及时恰当的评价,对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不要轻易对学生下终结性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基于大数据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反思,实现课堂教学的改进与革新。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埃贡·G·古贝等著.第四代评估[M].秦森,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13.
[3]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9:61-62.
[4]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基于地理教学观察的行动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34(1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