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在〈美甲与美睫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黄译慧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美甲与美睫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通过融入非遗文化元素、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非遗文化,项目化教学。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ail and Eyelash Technology" course. By 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adopt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course enhanc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fost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Keywords: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based Teaching.
1.课程思政的背景与意义
在《美甲与美睫技术》课程中,思政理念是通过将德育元素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这种“授业”与“育人”的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职业素养[2],为高职院校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2. 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
2.1知识目标
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都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及技术技能。同时,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国民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能力目标
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发掘传统文化审美下的纹样设计能力,掌握融合文化内涵的色彩搭配的技巧,展现传统艺术审美的美甲作品,创作具有个人特色,自我审美的美甲与美睫作品。
2.3素质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与融合个人审美的再创作,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尽精微、致广大”的精神内涵,引领学生潜心技术,打磨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能够将技术与艺术结合, 具备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服务意识强 。培养 “医艺兼修 内外皆美”的美容美体艺术技术技能型人才[4]。
3.课程思政主要融入点
在《美甲与美睫技术》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项目逐层递进、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模拟职场,以设计作品、展示作品推进课堂教学“职场化”[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在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和创业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作为基础贯穿整个课程,通过多个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4.课程思政主要实施方法
4.1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文化自然融入教学内容,采用阶梯式引导方式与情境化教学策略,在目标定位、内容组织、方法创新、案例解析、互动研讨等环节形成递进式架构。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初步感知逐步发展为深度探究的自觉追求[4]。始终注重递进式的“热爱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逻辑,让学生完成由简到难的真实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2非遗文化融入与文化自信提升
倡导在设计元素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中国人文与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5]。让学生们以了解历史文化作为兴趣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理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图案纹样等的相关内容,提高传统审美,培养爱国情结。
4.3以展促教
举办“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把学生作品发布分享到专业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价值感、荣誉感,同时为专业的招生、就业形成正面影响。
4.4积极引入各类学科竞赛
本课程思政体系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课竞赛,例如浙江省美容美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通过学生参加学课竞赛的胜负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创新意识。通过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后,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如宁波市美甲师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银奖,OMC世界杯大赛中荣获第11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对学生其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肯定。
5. 学生反馈与能力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反馈机制发现,超过90%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显著提升了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感。部分学生表示:“通过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作品,不仅让我掌握了美甲设计的技术能力,更从调研的过程中学习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团队协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参与省级美容美发技能竞赛的获奖率提升了40%,部分团队还成功孵化出“国潮美甲”创业项目,体现了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6. 课程思政的拓展与未来展望
本课程积极与历史、艺术设计等专业展开深度联动,致力于开发“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系列选修课供学生学习,这种跨专业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且丰富的学习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课程设计中巧妙利用VR技术模拟非遗工艺场景,通过数字化工具辅助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6]。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生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付诸实践,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7.结论
在实施《美甲与美睫技术》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该课程在教学方法革新和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让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得以不断提高。
文献列表
1.李梅, 王芳. (2021). 课程思政:高校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教育理论与实践, 41(3), 12-16.
2.张明. (2020).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研究, 35(2), 45-49.
3.陈明. (2020). 职业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35(4), 55-59.
4.王芳. (2020). 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实践. 教学研究, 33(2), 42-46.
5.李伟. (20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 28(3), 67-72.
6.李强. (2022). VR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 32(5),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