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研究
刘少璞
120105198209015117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建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砌体缺陷、防水渗漏等质量通病频发,不仅影响建筑外观与使用体验,更可能埋下结构安全隐患,甚至缩短建筑使用寿命。
一、土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
1.1 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建工程中最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表面细微裂纹、贯穿性裂缝以及因受力不均产生的斜向裂缝等。这类裂缝不仅影响结构外观,更可能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导致钢筋锈蚀、承载力下降等连锁问题。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从多个环节追溯。材料方面,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骨料级配不合理或外加剂掺量失衡,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或收缩量过大;施工过程中,若配合比控制不严、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或养护阶段未能保证足够湿度与温度,会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发干缩裂缝。
1.2 砌体工程质量缺陷
砌体工程的质量缺陷主要体现在墙体裂缝、灰缝不饱满及整体性不足三个方面。墙体裂缝多表现为沿门窗洞口的斜向裂缝、沿砌体与混凝土构件交接处的竖向裂缝,或因材料干缩产生的网状裂缝。灰缝缺陷则包括砂浆不饱满、厚度不均、假缝等问题。这类缺陷的根源在于材料与施工管理的双重疏漏。墙体与混凝土柱、梁连接部位若未加拉结筋,或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会破坏结构整体性,在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缝。
1.3 防水工程渗漏
防水工程渗漏是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典型问题,常见于屋面、卫生间、外墙等部位。屋面渗漏多表现为雨水沿天沟、落水口或卷材搭接处渗入,导致顶棚渗水。卫生间渗漏常从管道根部、地漏周边向楼下蔓延。外墙渗漏则通过砌体缝隙、饰面砖勾缝缺陷渗入室内,形成墙面潮斑。渗漏的核心原因在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与构造设计的协同失效。材料方面,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与基层适应性不佳,易在使用中出现破损。
二、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材料选用方面
材料质量是土建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选用不当或质量不达标是引发各类质量通病的核心诱因。在混凝土工程中,若水泥标号与工程需求不匹配,或骨料含泥量、级配不符合规范,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性异常,进而产生裂缝、蜂窝等问题。砌体工程中,砌块含水率未控制在合理范围,过干的砌块会快速吸收砂浆水分导致砂浆强度降低,过湿的砌块则会在干燥后产生过大收缩,均易引发墙体裂缝。
2.2 施工工艺方面
施工工艺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工艺缺陷往往导致质量问题集中爆发。混凝土浇筑时,若振捣不到位或漏振,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空隙,形成蜂窝、孔洞。浇筑后若未及时覆盖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会导致表面失水过快,引发干缩裂缝。砌体砌筑中,灰缝砌筑不饱满、组砌方式随意,会降低墙体整体性,形成渗水通道;拉结筋设置位置偏差或锚固长度不足,会削弱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强度,易产生交接处裂缝。防水施工中,基层处理不平整、防水涂料涂刷厚薄不均,或卷材搭接宽度不足、粘结不牢固,会使防水层出现薄弱点,雨水极易沿这些部位渗入。
2.3 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操作与管理水平对施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线施工人员若缺乏专业培训,对施工规范掌握不足,易出现操作失误:如混凝土振捣人员未按规定控制振捣时间和插入深度,砌筑工人未严格遵循三一砌法,均会导致工艺执行不到位。技术管理人员的监管缺位同样重要,若质检员对关键工序的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纠正违规操作,会使小问题逐渐累积成质量通病。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引发连锁反应,或交叉作业时各工种配合不当,可能造成防水层被后续施工破坏、砌体养护被中断等问题。
2.4 环境因素方面
工程实际中,环境因素对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也会产生明显的客观影响,其中,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气温高会对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分蒸发速率产生明显提升,容易形成干缩性裂缝;而气温低则有可能会使得混凝土结构无法正常进行强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影响之一,即湿度,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选择在雨季开展相关工程施工活动时,缺少基本的防雨措施,从而使得施工后的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过于干燥,从而使得砌体和混凝土结构很难进行正常的养护工作,并因此造成混凝土和砌块发生收缩开裂现象。
三、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
首先针对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控制,一是从材料方面选择合适的水泥来避免混凝土裂缝;控制骨料级配并减少含泥量,合理使用适量粉煤灰等掺和料来减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其次在施工技术方面一定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搅拌均匀,浇筑时分层振捣,确保振捣到位且不能过振,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抹压,防止混凝土裂缝;
最后,在养护过程中,浇筑后应及时洒水并用草席或其他材料覆盖,以增加保水性,适当的养护时间,要结合具体温度及环境情况而定,夏天时喷雾降温和遮阳洒水,冬季时应该做好混凝土的保温覆盖,以免温差的变化导致混凝土开裂。
3.2 砌体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
砌体施工应以材料前期准备和砌体砌筑为重点。砌块砌前湿透,含水率合理,减少干缩。砂浆搅拌应按配合比严格配水,达到强度要求及和易性的要求。砌筑时应满足上下皮水平缝和横、竖缝通缝、内外搭接等要求,灰缝应保证三一砌法,确保饱满,厚度控制在允许值内;墙体与混凝土结构件交界处按要求设置拉结筋及锚固长度,交界处应挂网抹灰以控制裂缝的产生。砌筑中应设置皮数杆以控制墙体的标高,预留洞口周围采用加强砌筑工艺。
3.3 防水工程渗漏的防治措施
防水工程要达到材料、工艺、构造共同防水的效果。尽可能使用与基层相匹配的防水材料,保证材料质量。清理基层后再做好找平抹压,把阴阳角做成弧状。防水层严格按工序实施:涂料涂刷均匀、达到设计厚度、分遍涂刷,后遍与前遍间隔干燥。卷材铺贴做到排出气泡、粘贴严密,搭接宽度符合规范要求,接缝处密封严密。
结语
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通过过程中的物资控制、施工工艺改进、人员控制、环境控制等措施可以进行质量管控和治理。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砌体的质量通病和防水工程渗漏等方面质量的预控,可从管理层面采取一些质量治理的方法并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笔者认为,通过对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质量进行有效的防治探索,可从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起到引导性借鉴作用。在施工技术进一步进步和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进一步细化,使建筑结构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耐久性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晟 .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实际操作重点分析 [J]. 四川水泥 ,2019,(01):87.
[2] 杜鹏 .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