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班额视域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王咏霞
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不断推进改革教育体制,小班额教学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了在小班教学环境下,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并结合小班额教学的特点利用因材施教、课堂互动以及精准反馈来优化历史课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班额;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引言:近年来,不断推进改革国家教育,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文件的指导下,小班额教学逐渐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小班额教学,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化指导。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面对复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利用小班额优势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已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班授课,因材施教
在小班额的教学环境中,小班额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优劣势以及学习进度,进而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在小班授课中,教师有更多机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下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不只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历史课堂中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在小班额的历史课堂中,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为例,教师先展示元谋人、蓝田人等化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会详细解释化石的构成或发现过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帮助学生在简洁明了的讲解中抓住重点,例如,讲解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的历史背景时,使用生动的语言以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跨度的概念。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不同遗址的考古学意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上,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讲解内容,例如某个学生对制作工具方法感兴趣,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古人类工具使用的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分享。
二、小班互动,深度参与
在小班额的教学环境中,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更轻松地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互动不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情况,根据互动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教学。小班额互动的特点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不光局限于传授课本知识,还能够采用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达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在小班额的课堂上,以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为例,教师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或会议文件,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背景资料。接着,教师提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有哪些?”和或“列强为何拒绝中国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参与思考。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到每个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并根据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提出“你认为山东问题为何激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应?”或者“如果当时你是中国代表,你会如何提出要求?”等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在小组讨论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简短地分享学生的观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三、小班评价,精准反馈
在小班额的教学环境下,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及时的指导,避免传统大班额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评价不全面或不及时的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获得进步。教师在小班额环境中能够更频繁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有效的指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围绕“五四运动后社会变革”的问题,点名不同学生发言,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欲。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反应,快速捕捉理解偏差或独特见解,及时调整追问方向。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根据某位学生模糊的表达,立即用图示法或举例法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同时鼓励其补充完善观点增强自信。同时,教师组织2—3人小组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在小组汇报时教师不再泛泛点评,而是结合每组发言内容指出某组逻辑严密、某组论证不够充分并引导其如何改进。这种高度参与即时回应的教学方式,正是小班额带来的独特优势。利用个别化提问、精准点评以及小范围互动,教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空间从而提升课堂实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过去运用小班授课,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得到充分的关注以及指导,运用频繁的互动并精准反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并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未来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应继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 浅析微课在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新通信, 2025, 27 (04): 161-163.
[2]杜迎花. 小班额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J]. 中国新通信, 2022, 24 (06): 203-205.
[3]刘丽. 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实践研究 [J]. 大众标准化, 2020, (07): 75-76.
[4]陈利荣. 分层教学在超小班额中的运用 [J]. 发展, 2020, (02): 94-95.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小班额高效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课题批号:BY[2021]G273号